[發(fā)明專利]一種短纖紗經編整經機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073546.5 | 申請日: | 2016-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76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萬愛蘭;繆旭紅;蔣高明;馬丕波;陳晴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2H3/00 | 分類號: | D02H3/00;D02H13/00;D02J7/00;D02J13/00;D06B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張靜軒 |
| 地址: | 214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短纖紗 上漿裝置 分層 吸風裝置 加熱輥 短纖 紗筒 壓輥 依次設置 筒子架 張力輥 車頭 紗體 上漿 桌架 自動化控制 表面毛羽 二次污染 機架頂部 漿液滲透 節(jié)約空間 量控制 吸風口 粘連 飛花 光潔 柔軟 紗層 加熱 緊湊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短纖紗經編整經機。所述機架、張力輥、桌架、車頭依次設置;所述機架內設置有筒子架,所述筒子架上設置有短纖紗筒;所述機架頂部設置有吸風裝置,所述吸風裝置吸風口位于短纖紗筒上方;所述桌架上依次設置有加熱輥、分層上漿裝置、壓輥;短纖紗自短纖紗筒引出經張力輥進入加熱輥;短纖紗出加熱輥進入分層上漿裝置;短纖紗出分層上漿裝置經壓輥進入車頭。本發(fā)明通過吸風裝置減少飛花的二次污染;通過加熱短纖紗使紗體柔軟,便于后道上漿和漿液的滲透;通過分層上漿裝置和壓輥,可使短纖紗表面毛羽貼伏,使紗體光潔,強力增加,且上漿后紗層之間不粘連、漿液滲透均勻;結構更緊湊,節(jié)約空間;上漿量控制范圍大,便于自動化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整經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短纖紗經編整經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追求舒適和自然理念的回歸,短纖紗產品因具有柔軟、吸濕、舒適等優(yōu)點而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目前短纖紗在針織中主要應用在緯編領域,經編對原料的適應性相對較差,一般采用強度較高、延伸性較好的合纖長絲,如滌綸、錦綸、氨綸等。因經編織造前需要整經,經編對紗線的毛羽、拉伸斷裂強力和伸長要求高,并且在經編整經時平行排列的紗線之間毛羽及飛花不能太多,否則會造成紗線間毛羽纏結或飛花堵塞分紗筘造成斷紗,阻礙整經的順利進行,降低生產效率。短纖紗一般強力較低,經編織造時因需承受成圈過程中的導紗梳櫛針前、針背橫移的張力波動,短纖紗易斷;其次短纖紗毛羽較多,紗線之間容易粘連,整經和織造飛花多。故棉、羊毛及人造纖維素纖維等短纖紗在經編中應用較少。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fā)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短纖紗經編整經機,從而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陷。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短纖紗經編整經機,包括:吸風裝置、筒子架、機架、短纖紗筒、張力輥、加熱輥、分層上漿裝置、壓輥、桌架、車頭;所述機架、張力輥、桌架、車頭依次設置;所述機架內設置有筒子架,所述筒子架上設置有短纖紗筒;所述機架頂部設置有吸風裝置,所述吸風裝置吸風口位于短纖紗筒上方,用于減少短纖紗筒整經時的飛花;所述桌架上依次設置有加熱輥、分層上漿裝置、壓輥;短纖紗自短纖紗筒引出經張力輥進入加熱輥,用于加熱軟化短纖紗,利于短纖紗上漿;短纖紗出加熱輥進入分層上漿裝置,所述分層上漿裝置用于使短纖紗毛羽貼伏同時減少短纖紗上漿后粘連;短纖紗出分層上漿裝置經壓輥進入車頭,所述壓輥用于使通過的短纖紗紗層上漿均勻。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吸風裝置包括高壓風機、狹縫吸風器、軟管、導軌、飛花收集器,所述導軌設置在機架頂部,所述狹縫吸風器設置在導軌上,所述狹縫吸風器通過軟管與高壓風機連接,所述高壓風機與飛花收集器連接;所述狹縫吸風器位于短纖紗筒上方,所述狹縫吸風器沿導軌往復運動,在高壓風機的吸力作用下,吸走筒子架上的飛花儲存在飛花收集器中。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分層上漿裝置包括上漿輥、轉速電機、上漿控制面板、開關、上漿管、退漿管、漿液箱、漿液槽、分紗筘、分層一字筘,所述上漿輥兩端分別設置有轉速電機、上漿控制面板,所述上漿控制面板用于調整上漿輥的轉速及升降,進而由于改變上漿輥上表面與短纖紗紗層的包圍角而改變上漿量;所述上漿輥前方設置有漿液槽,所述漿液槽一端設置有開關,所述漿液槽與漿液箱間通過上漿管、退漿管連接,所述漿液箱、上漿管、漿液槽、退漿管形成漿液循環(huán)通道;所述漿液槽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分紗筘、分層一字筘,所述分紗筘設置在進紗一側,所述分層一字筘設置在出紗一側,所述分層一字筘上設置有三根鐵絲,通過三根鐵絲將上漿后的短纖紗分成兩層,防止上漿后短纖紗間粘連。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7354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強塑積激光熔覆層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