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67801.5 | 申請日: | 2016-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145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邱長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宿遷雷厲環??萍加邢薰?/a> |
| 主分類號: | B01D53/02 | 分類號: | B01D5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3700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附器 管路系統 新型活性炭 回收裝置 顆粒吸附 廢棄 系統運行過程 自動控制系統 水蒸氣 吸附器主體 動作切換 凈化氣體 熱風干燥 熱風輸送 工藝流程 分離槽 冷凝器 熱風機 吸附 加熱 廢氣 冷卻 蒸發 凈化 投資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包括第一管路系統、第二管路系統、第三管路系統、第一吸附器、第二吸附器以及第三吸附器,本發明顯著優點在于,工藝流程簡單,占地面積??;同一吸附器主體可以同時凈化、吸附兩臺設備的廢氣;投資小、見效快,系統運行過程中所有的動作切換,均由自動控制系統完成;創新的采用熱風干燥,通過熱風機將熱風輸送至各吸附器,隨著吸附器加熱,水蒸氣會隨之蒸發;采用三個吸附器,凈化氣體更干凈;設有冷凝器以及分離槽,便于廢棄冷卻,更容易分離廢棄各雜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活性炭顆粒吸附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小型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基本上是一臺設備配備一臺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空間占用位置多,吸附再生速度慢,并且經濟成本高,給企業帶來很大成本壓力,導致一些企業不愿意配備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
部分企業受場地所限,并不需要大型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
因此,本領域需要一種凈化效率高,吸附再生速度快,投資小,性能穩定,占用空間位置小的小型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凈化效率高,吸附再生速度快,投資小,性能穩定,占用空間位置少的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
本發明公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小型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型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包括:第一管路系統、第二管路系統、第一吸附器、第二吸附器以及第三吸附器;
所述第一管路系統包括熱風泵、第一干管以及第二干管,所述第一干管包括第一進氣支管、第二進氣支管以及第三進氣支管,所述第二干管包括第一出氣支管、第二出氣支管以及第三出氣支管;
所述第二管路系統包括第一過濾器、第一冷凝器、第一分離槽、第一回收管、第一氣管、第二氣管、第三氣管、第四氣管、第五氣管以及第六氣管,所述第一吸附器、第二吸附器以及第三吸附器均呈圓柱體構造,均分為左半部與右半部,均內置活性炭顆粒;
所述第一管路系統其熱風泵出氣處與第一干管左端連接,所述第一干管右端有3個進氣支管,所述第一進氣支管穿過第一吸附器與所述第一出氣支管連接,所述第二進氣支管穿過第二吸附器與所述第二出氣支管連接,所述第三進氣支管穿過第三吸附器與所述第三出氣支管連接;
所述第二管路系統其第一氣管一端與第一過濾器左端連接,另一端為進廢氣口,所述第二氣管一端與第一過濾器右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一吸附器左半部下端連接,所述第三氣管一端與第一吸附器左半部上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吸附器右半部上端連接,所述第四氣管一端與第二吸附器右半部下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三吸附器左半部下端連接,所述第五氣管一端與第三吸附器左半部上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一冷凝器上端連接,所述第六氣管一端與第一冷凝器下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一分離槽下半部連接,所述第一回收管與第一分離槽上半部連接;
所述新型活性炭顆粒吸附回收裝置還包括第三管路系統,所述第三管路系統包括第二過濾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分離槽、第二回收管、第七氣管、第八氣管、第九氣管、第十氣管、第十一氣管以及第十二氣管,所述第三管路系統其第七氣管一端與第二過濾器右端連接,另一端為進廢氣口,所述第八氣管一端與第一過濾器左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三吸附器右半部下端連接,所述第九氣管一端與第三吸附器右半部上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吸附器左半部上端連接,所述第十氣管一端與第二吸附器左半部下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一吸附器右半部下端連接,所述第十一氣管一端與第一吸附器右半部上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冷凝器上端連接,所述第十二氣管一端與第一冷凝器下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分離槽下半部連接,所述第二回收管與第二分離槽上半部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宿遷雷厲環??萍加邢薰荆唇浰捱w雷厲環??萍加邢薰驹S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678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精確篩分CO2/N2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適用于電子產業的環保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