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碳排放電價的電力用戶碳排放成本分攤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67467.3 | 申請日: | 2016-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199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6 |
| 發明(設計)人: | 丁一;邵常政;宋永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3/00 | 分類號: | H02J3/00;H02J3/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劉靜;邱啟旺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排放 電價 電力 用戶 成本 分攤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碳排放電價的電力用戶碳排放成本分攤方法,本發明要解決電力行業的碳排放成本在發電側無法傳導到電力用戶側,因而不能起到促進用戶參與節能減排的問題。本發明方法中,利用潮流追蹤技術,確定電力用戶的負荷量與系統碳排放之間的函數關系。利用最優潮流模型,確定用戶負荷引起的系統邊際碳排放量,以及相應的邊際碳排放成本,該成本反映在用戶的電價中。本發明方法通過電價的手段,讓用戶能意識到其電力消費對電力系統碳排放的影響,促進用戶將其用電負荷轉移到風電、光伏等清潔電源出力較大的時刻,從而客觀上起到降低電力系統碳排放的作用。同時,本發明方法建立了科學合理的成本機制,捋順了碳排放相關成本的分攤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力系統調度與管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碳排放電價的電力用戶碳排放成本分攤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電力系統中,火電占據主導地位,導致電力系統成為最大的碳排放源之一。傳統的碳排放計量方法以電源作為碳排放源,以發電機組的碳排放強度和發電量作為其碳排放量,并對其征收碳排放費用。這種方法導致了碳排放成本無法有效傳導到電力用戶側,造成碳排放價格扭曲。同時,電力用戶無法感受到其用電行為導致的碳排放,因此沒有動力參與節能減排。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碳排放電價的電力用戶碳排放成本分攤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基于碳排放電價的電力用戶碳排放成本分攤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確定系統發電機-負荷分配系數矩陣A,其中A中元素Amn表示第m臺發電機向第n個負荷的分配系數;
(2)利用發電機-負荷分配系數,確定所考察用戶的碳排放量,并以此確定系統碳排放成本;
(3)建立考慮系統碳排放成本的最優潮流模型;
(4)求解最優潮流模型,以最優解下拉格朗日乘子作為負荷節點電價,節點電價所包含的邊際碳排放成本部分,作為負荷碳排放價格。
(5)按照負荷碳排放價格,將系統碳排放成本進行分攤。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具體包括以下子步驟:
(1.1)確定電力系統典型運行狀態集合:其中Si為第i個典型運行狀態,Ns為系統電力運行狀態的個數。
(1.2)確定典型運行狀態權重值向量:
(1.3)確定每種狀態下的發電機-負荷分配系數矩陣其中中元素表示在狀態Si下第m臺發電機向第n個負荷的分配系數。
(1.4)確定系統發電機-負荷分配系數矩陣A,其中A中元素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中確定系統碳排放成本,具體是指:
確定系統碳排放的函數:其中,EGm為第m個發電機的碳排放系數,單位tCO2/MWh,PGm為第m個發電機的發電量,單位MW,NG為發電機個數,NL為用戶負荷數;
確定系統碳排放成本的函數:其中CEu是碳排放的單位成本,單位元/tCO2。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中,考慮系統碳排放成本的最優潮流模型如下:
目標函數為:
其中,fGm(PGm)為第m個發電機的燃料費用。
約束條件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6746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攪拌裝置的光化學廢水處理反應器
- 下一篇:一種智能凈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