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人工血管流量調節裝置和人工血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67108.8 | 申請日: | 2016-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1089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郟蓁;倪一鳴;張澤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F2/06 | 分類號: | A61F2/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工 血管 流量 調節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學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人工血管,特別是一種人工血管流量調節裝置。
本發明屬于醫學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人工血管,特別是一種具有流量調節裝置的人工血管。
背景技術
當前,有不少外科手術是通過嫁接人工血管改變靶器官的血流量而達到治療目的。例如,一些嚴重的心臟畸形(重癥法洛氏四聯癥、大動脈轉位、三尖瓣閉鎖、肺動脈瓣閉鎖或狹窄等),流經肺的血液減少,導致動脈血含氧不足、肺血管發育差,抑或伴有左心室發育不全,而一次手術無法直接達到解剖矯治的目的。分期手術逐步糾治是治療方法之一,在治療中,一期手術通常選擇使用人工血管(如膨體聚四氟乙烯管道)在主動脈系統和肺動脈系統之間建立通路(改良B-T分流、中心分流等),使主動脈里的血流部分地分流至肺,從而改善動脈血血氧飽和度、鍛煉肺動脈系統、鍛煉左心室功能,在改善患者缺氧、心功能低下等狀態時,更是為下一期手術治療奠定基礎。
理想的分流是能夠促進肺血管發育、鍛煉左心室功能而不出現灌注肺、充血性心衰,故臨床上在分流管徑的選擇上亦至關重要,臨床經驗的積累也使此類手術形成一定的標準,如下表:
即便如此,相關并發癥卻無法完全避免,且以六個月內患兒多見。肺循環過度負荷所致的肺間質和肺泡水腫,可有充血性肺不張、肺出血,表現為頑固性低氧血癥;左心系統血流增加使左心功能受損,易導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尤其對于低體重患兒。在術后體-肺分流量過大而無法通過藥物等途徑解決時,臨床醫師通常選延遲關胸(3-5天),使用血管鉗部分夾閉人工管道,減少分流,繼而緩慢開放,逐步鍛煉心肺功能使之耐受預定血流量。然而,此類操作仍存有風險:1、血管鉗夾閉血管的程度存在不確定性,需要臨床醫師具有豐富的經驗。2、血管鉗為不銹鋼等質硬材料,夾閉人工血管時會產生不可避免的損傷;同時,由于血管鉗的橫向夾閉使管腔內形成小死腔,尤其在血管鉗側夾閉處兩端的人工管壁附近;由此可知,人工血管的損傷以及死腔的存在,增加形成血栓的幾率以及潛在損傷人工血管致出血的風險。3、通常血管鉗為金屬帶柄結構,夾閉人工管道后由于自重,有扭曲人工管道的可能,也有在執行其它操作時誤碰血管鉗影響人工管道的可能;另外,由于小體重患兒胸腔空間小,血管鉗占據空間比例大,會妨礙其它操作。4、在關胸時,血管鉗必須撤離。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可知,曾有人提出了一種壓力流量可調性中小口徑人工血管(授權公告號CN102302387B),包括固定殼和調控簧,該人工血管適應于門體血管吻合分流后,根據測得的肝門靜脈壓力,調控分流量的大小,以保證個體所需要的門脈灌注壓。但該人工血管并不適合應該在上述嚴重的心臟畸形治療手術中。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人工血管流量調節裝置和一種人工血管,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出一種能夠調節流量且適合應用在如嚴重心臟畸形治療手術中的人工血管。
本發明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6710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