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高強鋼鑄鋼件的冒口切割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066836.7 | 申請日: | 2016-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836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雷永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共享鑄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31/00 | 分類號: | B22D31/00 |
| 代理公司: | 寧夏合天律師事務所64103 | 代理人: | 周曉梅,孫彥虎 |
| 地址: | 750021 寧夏回族***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強 鑄鋼件 冒口 切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鑄鋼件鑄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強鋼鑄鋼件的冒口切割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中碳高強鋼以其高強度高硬度的力學性能成為目前齒圈類產品首選的鋼種。
由于中碳高強鋼高碳高強度、碳化物析出嚴重,生產過程中極易導致冒口切割過程中冒口根部裂紋嚴重,影響鑄鋼件性能增加返修成本,導致生產成本浪費嚴重。
現有技術中切割該類鑄鋼件的冒口時,先將鑄造完畢的鑄鋼件冷卻至室溫,然后再將鑄鋼件轉移至冒口切割區(qū)域進行冒口切割,冒口切割之間先將鑄鋼件預熱至工藝要求的溫度,如450℃,然后進行切割。
這種方法需要先將鑄造完畢的鑄鋼件冷卻至室溫,然后再將室溫的鑄鋼件預熱至450℃,為了避免溫差對鑄鋼件組織結構的影響,降溫和升溫的過程均是一個很漫長、很緩慢的過程,不僅拉長了生產周期,而且增大了預熱過程中天然氣的成本。
發(fā)明內容
有必要提出一種高溫打箱、保溫切割的高強鋼鑄鋼件的冒口切割方法。
一種高強鋼鑄鋼件的冒口切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高溫打箱:依據鑄鋼件砂箱的層數,從上向下依次打箱,測量砂型內的溫度達到400℃~450℃時,將鑄鋼件從砂箱內取出;
保溫一次切割:將上述鑄鋼件迅速轉至冒口切割區(qū)域進行天然氣預熱保溫,當鑄鋼件整體溫度大于260℃,且小于300℃時,開始一次切割,切割順序為澆道、補貼、冒口,切割時保持澆道、補貼、冒口與鑄鋼件本體的表面距離不小于50mm,切割后仍然保留與鑄鋼件相連的不小于50mm厚的澆道根部、補貼根部、冒口根部;
高溫退火:將上述保溫一次切割后的鑄鋼件迅速轉至高溫爐進行高溫退火,退火時間按照鑄鋼件的最厚壁厚乘以1h/25mm計算,退火溫度為900~950℃,保溫12h,退火后降溫,溫度降至260℃,出爐;
保溫二次切割:將高溫退火后的鑄鋼件再次轉至冒口切割區(qū)域進行天然氣預熱保溫,當鑄鋼件整體溫度大于200℃時,開始二次切割,切割順序為澆道根部、補貼根部、冒口根部,切割時保持澆道根部、補貼根部、冒口根部與鑄鋼件本體的表面距離不大于20mm;
粗清理:將與鑄鋼件本體的表面連接的距離不大于20mm的澆道根部、補貼根部、冒口根部清理干凈,以使鑄鋼件表面為平面。
本發(fā)明中采用了高溫打箱,而且將鑄鋼件的最低溫度控制在600℃~500℃時就進入冒口切割區(qū)域進行天然氣預熱保溫,鑄鋼件本體的溫度不會降低至室溫,這樣不僅減少了將室溫的鑄鋼件再次加熱至冒口切割需要的溫度,即大于260℃時需要燃燒的天然氣的成本;而且極大的縮短了生產周期。
本方法采用兩次切割,一次切割時采用天然氣割炬切割,切割部位的溫度較高,鑄鋼件本體的溫度較低,導致切割部位與鑄鋼件本體表面的溫度差較大,所以一次切割要預留50mm的根部,以避免高溫切割對鑄鋼件表面的結構的影響,即使高溫切割產生了部分應力裂紋,這些應力裂紋也會存在于根部內,而不會存在于鑄鋼件本體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整套鑄鋼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表達了澆道、補貼、冒口的鑄鋼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鑄鋼件的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整套鑄鋼件10、鑄鋼件11、澆道12、補貼13、冒口14。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參見圖1至圖3,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鑄鋼件,這種鑄鋼件為圓環(huán)形,鑄鋼件尺寸為9892mm×1016mm,凈重25t,整套鑄鋼件10分為4件鑄鋼件11,總重量達100t,鑄造時4件鑄鋼件11分別鑄造。
一種高強鋼鑄鋼件的冒口切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高溫打箱:依據鑄鋼件11的砂箱的層數,從上向下依次打箱,測量砂型內的溫度達到400℃~450℃時,將鑄鋼件11從砂箱內取出;
保溫一次切割:將上述鑄鋼件11迅速轉至冒口切割區(qū)域進行天然氣預熱保溫,當鑄鋼件11整體溫度大于260℃,開始一次切割,切割順序為澆道12、補貼13、冒口14,切割時保持澆道12、補貼13、冒口14與鑄鋼件本體的表面距離不小于50mm,切割后仍然保留與鑄鋼件11相連的不小于50mm厚的澆道根部、補貼根部、冒口根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共享鑄鋼有限公司,未經共享鑄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6683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