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動式SPR相位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65300.3 | 申請日: | 2016-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203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慶綱;秦自瑞;解嫻;李洋;郎垚璞;劉睿旭;岳翀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11/06 | 分類號: | G01B11/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納米 金屬 薄膜 厚度 測量 差動 spr 相位 檢測 裝置 | ||
1.一種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包括:設置在工作臺(18)上的激光光源(1)、偏振片(2)、分光棱鏡(3)、反射鏡(4)、干涉結構和成像結構,其中激光光源(1)、偏振片(2)、分光棱鏡(3)和反射鏡(4)依次位于同一光軸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鏡(4)和干涉結構之間設置有激發SPR效應的傳感棱鏡(5),所述傳感棱鏡(5)的斜面鍍有金屬薄膜(6),所述傳感棱鏡(5)的下方設置有位移臺(7),所述位移臺(7)包括有組合搭建的X平移臺(20)、Y平移臺(21)、Z平移臺(22)、轉臺(23)、控制器(24)和控制手柄(25);入射光經反射鏡(4)、傳感棱鏡(5)在所述金屬薄膜(6)激發SPR效應后形成光路I反射入所述干涉結構;入射光經分光棱鏡(3)、光反射機構、傳感棱鏡(5)在所述金屬薄膜(6)激發SPR效應后再返回光反射機構形成光路II反射入所述干涉結構,光路Ⅰ和光路Ⅱ從對稱方向入射至傳感棱鏡鍍膜面,沿任意方向轉動轉臺,實現一路光入射角增大、另一路光入射角減小的差動式測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鏡(4)與光軸呈45度夾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機構包括設置在分光棱鏡(3)正下方且位于所述傳感棱鏡(5)和干涉結構之間的等邊三角形或八字形棱鏡、回路反射鏡(9,1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結構包括有反射鏡(12)、反射鏡(13)、偏振分光棱鏡(11)和偏振分光棱鏡(14),偏振分光棱鏡(11)到反射鏡(12)和反射鏡(13)的距離相等,偏振分光棱鏡(14)到反射鏡(12)和反射鏡(13)的距離相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薄膜(6)沿所述傳感棱鏡(5)斜面長度方向形成帶狀成膜區域,且與無金屬模區域的斜面形成膜厚臺階。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厚度的測量精度小于1n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像結構包括有偏振片(15)、凸透鏡(16)和相機(17)。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薄膜(6)在所述傳感棱鏡(5)斜面上形成水平方向的臺階。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感棱鏡(5)為等邊直角棱鏡,材質為BK7玻璃。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路Ⅰ和光路Ⅱ的光點照射在傳感棱鏡(5)的鍍膜區與非鍍膜區的過渡區域。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的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1)的輸出波長為632.8nm。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的用于納米級金屬薄膜厚度測量的差分式SPR相位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薄膜(6)為金或銀或銅或鋁或鉑或鈦或鎳或鉻金屬薄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6530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