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能量收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64768.0 | 申請日: | 2016-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612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18 | 
| 發明(設計)人: | 金成鎮 | 申請(專利權)人: | 印成恩普勒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2S10/10 | 分類號: | H02S10/10;H02S10/12;H02S10/20;H02J7/32;H02J7/14;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421 | 代理人: | 胡凱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能量 收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能量收集系統,詳細而言,利用能量收集(Energy harvesting),給配電系統照明部穩定持續供電的同時,大量減少運營費用、提高電力效率,并做到事先防止過度充電導致的隱患。
背景技術
能量收集(Energy Harvesting)是一種收集周邊廢棄的能量后再將這些能量轉換為電能的技術,并且由于其獲得能源階段可以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所以在環保能源領域備受關注。
圖1是顯示韓國注冊專利第10-1201522號(名稱:利用電池燃料混合動力不間斷電源系統及其控制方法)中記載的電源系統的框圖。
圖1的電源系統(以下稱“傳統技術”)(100)由以下組成:從外部接收電源供給的系統電源部(110);從所提供的燃料發電或者產生由氫燃燒反應化學式計算出的1.23V的電能的燃料電池部(120);輸入電流的同時將充入的直流電輸出到充放電電池的第二電池部(130);將從系統電源部(110)輸入的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再將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輸出的轉換部(140);當系統電源部(110)非正常供給交流電時,根據控制信號,將第二電池部(130)的直流電在初期輸出并啟動燃料電池部的運作使產生的直流電有序輸出的控制并監視燃料電池部(120)和轉換部(140)的電力控制部(150)。
由此構成的傳統技術(100),正是以電力控制部(150)判斷從系統電源部(110)供應的電源是否正常的同時,如果系統電源部(110)的電源供應被判斷為非正常供應時,則控制燃料電池部(120)和轉換部(140)使之能夠輸出正常水平的預備電源這樣的構成,才能夠預防供電的不連續導致的延遲且最小化精密電子設備運用的損失。
但是,由于傳統技術(100)只是單純的追加安裝了燃料電池,所以不僅不能使用太陽能、風力等其他能源,還會產生能源效率較低,維持費用較高能問題。
此外,傳統技術(100)具有因第二電池部(130)無論是否處于過度充電狀態都會持續充電而導致過度充電使得危害發生的結構性限制。
此外,傳統技術(100),其燃料電池部(120)產生的電力是取決于天氣、氣候等環境的,在環境處于劣勢的情況下,給第二電池部(130)輸送的蓄電電力不足則會引發電力無法持續穩定供應的問題,這樣不穩定的電力供給會引起配電系統電子設備的故障。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正是為了解決上述這些問題而提供的一種能量收集系統。本發明的解決課題旨在利用能量收集(Energy Harvesting)發電的同時將產生的電力適當的輸出到電池儲能系統(BESS,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充電,以此來大量減少運營費用的同時也可以給配電系統持續穩定的供電。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解決課題旨在通過提供的能量收集系統,在電池儲能系統(BESS)的充電超過第二預設(TH2:Threshold2)即過度充電狀態的情況下,通過將發電電力供應到輔助照明部來消耗能量收集產生的發電電力這樣的構成,事先防止由過度充電導致的隱患。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解決課題旨在通過提供的能量收集系統,結合并套用各不同的能量收集方式,在運用各能量收集系統時通過其他不同的能量收集方式來彌補原本被限制的要素,由此來實現穩定持續的電力供應。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解決課題旨在通過提供的能量收集系統,風力發電模塊會周期性的確認發電電力是否為“0”,如果發電電力為“0”,則會將啟動電力即葉片在初期旋轉所需的最小電力輸送到葉片驅動部,使葉片即使在風速較弱的環境里也能夠很容易地旋轉以及明顯的提高電力效率。
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印成恩普勒株式會社,未經印成恩普勒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6476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