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山區公路連續急彎路段交通標志的綜合設置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63552.2 | 申請日: | 2016-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890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徐鋮鋮;包杰;劉攀;楊夢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F9/00 | 分類號: | E01F9/00;G06Q10/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9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急彎路段 交通標志 山區公路 誘導 人機工效學 警示標志 限速標志 心理學 交通事故 減速 認知 提示 駕駛 路段 山區 | ||
1.一種山區公路連續急彎路段交通標志的綜合設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識別山區公路事故常發點,具體方法為:對近三年山區公路在連續急彎路段的交通事故進行統計分析,對山區公路各連續急彎路段的事故頻率進行計算,分別記作f1、f2、f3...fn,并進行降序排列,選取前10%~15%的高頻路段為事故常發點,其中n為路段數;
步驟2:收集山區公路連續急彎路段的基礎資料,包括進入連續急彎路段的起點位置、連續急彎路段的彎道半徑和路面橫向坡度,以及進入連續急彎路段前,上游路段的限制車速;
步驟3:根據下式確定進入山區公路連續急彎路段的安全行車速度:
其中:R為平曲線半徑,單位m;f為橫向力系數,i為路面的橫向坡度,單位°;
步驟4:根據下式確定限速標志牌與連續急彎路段起點處的距離:
其中:D1為限速標志牌與連續急彎路段起點處的距離,單位m,S1為限速標志的認讀距離,單位m;V1為進入事故易發路段前,上游路段的85%位車速;t1為限速標志認讀時間,單位s;S2為限速標志的反應距離,單位m;t2為駕駛員反應時間,單位s;L1為減速后的行動距離,單位m;S3為限速標志的視認距離,單位m;t3為標志的視認時間,單位s;H為標志距駕駛員視線平面的高差,單位m;B為道路寬度,單位m;為滾動阻力系數;θ為駕駛人的視野界限;
步驟5:在距離連續急彎路段起點上游D1位置處設置限速標志牌;
步驟6:根據下式確定警示標志與限速標志牌的間距:
D2=S3+L2-m
其中:L2為短時記憶保持時間內車輛行駛的距離,單位m,L2=V1t4/3.6,t4為短時記憶保持時間,單位s;
m為限速標志的消失距離,m=d/tanα;
其中:α為標志消失點與路測標志的水平夾角;d為駕駛員的視高,單位為m;
步驟7:在限速標志牌位置上游D2位置處設置連續急彎警告標志牌;
步驟8:按照以下方式確定連續急彎路段中線形誘導標志的設置位置:
(1)根據下式確定從連續急彎路段曲線起點沿路外邊緣至路中央線形誘導標的曲線距離L3:
L3=φReL
其中:φ為中央線形誘導標志所在曲線角,單位為度,根據下式確定:
左轉曲線:
右轉曲線:
其中,ROL為至外側車道中心線半徑,單位為m;RiL為至內側車道中心線半徑,單位為m;ReL為至外邊緣線半徑,單位為m;OL為線形誘導標的橫向偏位,單位為m;
(2)根據下式確定從連續急彎路段曲線起點沿路外邊緣至駕駛人視線范圍最遠處的曲線距離L4:
L4=φ2ReL
其中:
其中a為連續急彎路段曲線起點到曲線中心的距離;b為連續急彎曲線終點到曲線中心的距離;c為連續急彎路段曲線起點和終點之間的直線距離;γ為駕駛人進入連續急彎路段時視線范圍的角度;
(3)根據下式確定線形誘導標志的平均距離ΔD:
步驟9:從路中央線形誘導標志開始,逆行車方向2ΔD處,設置第一個線形誘導標志;從路中央線形誘導標志開始,沿行車方向,每隔ΔD處,設置另外兩個線形誘導標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區公路連續急彎路段交通標志的綜合設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橫向力系數f取值為0.05~0.0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63552.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