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鯢人工魚塘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61362.7 | 申請日: | 2016-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774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韋尚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韋尚仁 |
| 主分類號: | A01K67/02 | 分類號: | A01K67/02;A01G1/00;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11308 | 代理人: | 曹廣生 |
| 地址: | 546100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鯢 人工 魚塘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大鯢人工魚塘。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現在各行各業都講究生態環保,需要結合身邊環境進行綠化發展。
就拿水產養殖來說,現在很多區域都實施生態養殖的方法,將養殖基地與植被綠化進行結合,避免在養殖的過程中出現環境污染的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鯢人工魚塘,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水產養殖的過程中出現環境污染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大鯢人工魚塘,包括池塘埂、外護坡地基、植被、內護坡地基、陰性水生植物、陽性水生植物、水泵、水域養殖區、循環水管、噴頭和固定端,所述池塘埂的外沿和內沿分別設置有外護坡地基和內護坡地基,且池塘埂的上端種植有植被,所述內護坡地基的內圈區域為水域養殖區,且水域養殖區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別種植有陰性水生植物和陽性水生植物,所述循環水管通過固定端的作用固定在內護坡地基上,且循環水管上開設有噴頭,所述水域養殖區的底部安置有水泵,且水泵的出水管與循環水管相連通。
優選的,所述池塘埂上鋪設有草地磚,且池塘埂的四周寬度相等。
優選的,所述植被種植的為深根灌木,且其四面對稱種植,共種植了八顆。
優選的,所述循環水管首尾相連通,構成正四邊形,且其每邊設置有五個噴頭。
優選的,所述陰性水生植物和陽性水生植物均為浮葉植物和漂浮植物。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生態型養魚池,結合周邊的植物種植進行設計,整個養魚池的塘埂種植有灌木植物,可以起到塘埂的護坡作用,在內護坡地基的四周圍繞有循環水管,可以進行水體的循環流動,保證養殖水體的健康性,同時在魚塘的內部設置有兩個水生植物生長區,可以對池塘內部的水體進行有效的保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1、池塘埂,2、外護坡地基,3、植被,4、內護坡地基,5、陰性水生植物,6、陽性水生植物,7、水泵,8、水域養殖區,9、循環水管,10、噴頭,11、固定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大鯢人工魚塘,包括池塘埂1、外護坡地基2、植被3、內護坡地基4、陰性水生植物5、陽性水生植物6、水泵7、水域養殖區8、循環水管9、噴頭10和固定端11,池塘埂1的外沿和內沿分別設置有外護坡地基2和內護坡地基4,且池塘埂1的上端種植有植被3,植被3種植的為深根灌木,且其四面對稱種植,共種植了八顆,可以將池塘埂1的地基進行牢固的固定,池塘埂1上鋪設有草地磚,且池塘埂1的四周寬度相等,穩定性極高,內護坡地基4的內圈區域為水域養殖區8,且水域養殖區8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別種植有陰性水生植物5和陽性水生植物6,陰性水生植物5和陽性水生植物6均為浮葉植物和漂浮植物,循環水管9通過固定端11的作用固定在內護坡地基4上,且循環水管9上開設有噴頭10,循環水管9首尾相連通,構成正四邊形,且其每邊設置有五個噴頭10,可以使池塘里的水體進行循環的流動,水域養殖區8的底部安置有水泵7,且水泵7的出水管與循環水管9相連通。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生態型養魚池之前,需要對整個養魚池進行結構上的了解,首先在合適的地方挖出地坑,然后在池塘埂1的內外做好外護坡地基2和內護坡地基4,在池塘埂1的表面上種植植被3,接著鋪設上草地磚,然后將循環水管9固定在內護坡地基4上,進行水體的循環流動,就這樣整個養魚池進行生態的水產品飼養。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韋尚仁,未經韋尚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6136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養雞與茶園管理結合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大鯢養殖的自動投食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