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海水大棚以及利用該大棚進行綜合生態養殖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61335.X | 申請日: | 2016-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7744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7 |
| 發明(設計)人: | 常亞青;張偉杰;宋堅;湛垚垚;陳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3/00 | 分類號: | A01K63/00;A01K63/04;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非凡專利事務所 21220 | 代理人: | 王廉 |
| 地址: | 116000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水 大棚 以及 利用 進行 綜合 生態 養殖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海水大棚,其長度方向沿東西走向,其北墻為磚結構,大棚的頂部設置有雙層塑料膜,在雙層塑料膜外可鋪設保溫被,大棚內設置有刺參池,刺參池有一部分位于地下,且地下部分占刺參池整體高度的三分之二,在刺參池的池底鋪設網礁或石礁,并且網礁或石礁的鋪設面積為刺參池池底總面積的40?60%,且所述的刺參池上還設置有進排水管道,在大棚內還設置有海膽池,所述海膽池的池底距地面1m,海膽池上還設置有進排水管道,同時刺參池中還設置有潛水泵,潛水泵的排水管的末端位于海膽池內,同時海膽池上還設置有與刺參池相連通且帶有閥的排水管,在大棚內還設置有沿其長度方向分布的人行道。同時還公開了一種利用該海水大棚進行綜合生態養殖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海水大棚,同時還涉及一種利用該大棚進行刺參、海膽綜合生態養殖的方法。
背景技術
刺參、海膽是我國,尤其是遼寧、河北、山東等北方省份重要的海珍品養殖種類。目前,我國北方刺參的養殖方式主要為池塘養殖。在池塘養殖中,刺參的生長期僅限于春季和秋季,夏季和冬季則分別需要進行夏眠和冬眠,池塘畝產基本在150公斤以下,部分地區畝產不足75公斤。因此,刺參的池塘養殖方式存在生長速度慢、養殖周期長、產量低等問題。海膽在我國的養殖方式主要是筏式養殖。目前的筏式養殖方式存在餌料(新鮮海藻)投喂、倒籠、疏密等人工操作頻繁等問題,這些問題降低了漁民養殖海膽的積極性。另外,我國主要的養殖海膽種類——中間球海膽的耐高溫能力較差,在夏季,筏式養殖的海膽易出現因高溫導致的大面積死亡的養殖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特殊結構的海水大棚,以及利用該種海水大棚進行海參、海膽綜合生態養殖的方法,這種養殖方法具有實施簡單、生產綠色、安全、高效等優點。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海水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棚的長度方向沿東西走向,其北墻1為磚結構,大棚的頂部設置有雙層塑料膜2,在雙層塑料膜2外可鋪設保溫被3,大棚內設置有刺參池4,所述刺參池4的池深為0.4-0.6m,且刺參池4有一部分位于地下,地下部分占刺參池4整體高度的三分之二,在刺參池4的池底鋪設網礁或石礁,并且網礁或石礁的鋪設面積為刺參池4池底總面積的40-60%,且所述的刺參池4上還設置有進排水管道,
在大棚內還設置有海膽池5,所述海膽池的池底距地面1m,池深0.2-0.3m,且海膽池5上還設置有進排水管道,同時刺參池4中還設置有潛水泵6,潛水泵6的排水管的末端位于海膽池5內,同時海膽池5上還設置有與刺參池4相連通且帶有閥的排水管7,在大棚內還設置有沿其長度方向分布的人行道8。
一種利用如上所述的海水大棚進行綜合生態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年的9月下旬,對刺參池4和海膽池5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后,在刺參池4和海膽池5中接種底棲硅藻,然后進行底棲硅藻的常規培養,培養過程中,刺參池4中保持水深0.3-0.5m,海膽池5中保持水深0.1-0.2m,
在10月中旬,選擇體重為40-60g的刺參苗種、20-30g 的海膽苗種,分別投入刺參池4和海膽池5中,刺參的養殖密度為10頭/m3,海膽的養殖密度為20枚/m3,
在養殖期間,向刺參池4中投喂常規的刺參配合飼料,每日18點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為刺參體重的5%,向海膽池5中投喂新鮮海藻,每3日1次,投喂量視攝食情況增減,
在養殖期間,刺參池4和海膽池5中的水溫均控制在15-20℃之間,如水溫處于15-20℃之間,則保持保溫被3處于打開狀態,當水溫低于15℃時,如果處于8點-16點期間,則打開鋪設在雙層塑料膜2外的保溫被3,利用陽光對大棚內進行升溫,如果處于16點至次日8點期間,則在雙層塑料膜2外鋪設保溫被3,對大棚進行保溫,或同時采用加熱設備對大棚內進行加熱,當水溫高于20℃時,通過換水、通風等方式對大棚內進行降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海洋大學,未經大連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6133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