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支撐體保護膜及其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058832.4 | 申請日: | 2016-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738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孫攀;王璽;王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精涂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J7/38 | 分類號: | C09J7/38;C09J1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 11344 | 代理人: | 杜凱 |
| 地址: | 201316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保護膜 支撐體 壓敏膠層 剝離力 離型膜 丙烯酸樹脂 電暈處理 光引發(fā)劑 基材單面 超低的 固化劑 溶解劑 壓敏膠 基材 貼合 照射 生產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支撐體保護膜及其生產方法,該支撐體保護膜由基材、壓敏膠層和離型膜構成,基材單面經過電暈處理,并與離型膜通過壓敏膠層相貼合,壓敏膠包括丙烯酸樹脂,溶解劑,固化劑,和光引發(fā)劑。本發(fā)明的支撐體保護膜在普通狀態(tài)下具有超高的剝離力,而經過充分的UV光照射后,則可降為超低的剝離力。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保護膜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支撐體保護膜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半導體、光學玻璃等晶片在加工過程中需要用到支撐體保護膜,以保證晶片在研磨、切割過程中不脫落、不飛散,并保護未加工部分,這就需要支撐體保護膜有超高的粘力,不會在加工過程中脫落。而在晶片加工過程結束后,該支撐體保護膜還應可以被輕易撕下,從而使晶片可在下一道生產工序正常使用。而目前并未有具備上述功能的支撐體保護膜。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支撐體保護膜及其生產方法。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支撐體保護膜,包括:基材、壓敏膠層和離型膜,其中,所述基材單面經過電暈處理,所述基材經過電暈處理的一面涂布有壓敏膠層,所述壓敏膠層上覆蓋有離型膜,所述壓敏膠層的壓敏膠為丙烯酸體系類壓敏膠,包括重量百分比為30-60%的丙烯酸樹脂,重量百分比為30-60%的溶解劑,重量百分比為0.4-3%的固化劑,和重量百分比為0.4%-3%的光引發(fā)劑。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基材為PET或PO薄膜,厚度為25-200μm。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壓敏膠層的涂層厚度為5-35μm。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離型膜為具有離型性能的PET,厚度為25-75μm。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丙烯酸樹脂可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的一種或幾種混合體。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支撐體保護膜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基材單面進行電暈處理;
(b)在基材經過電暈處理的一面涂布一層壓敏膠,形成壓敏膠層,所述壓敏膠為丙烯酸體系類壓敏膠,包括重量百分比為30-60%的丙烯酸樹脂,重量百分比為30-60%的溶解劑,重量百分比為0.4-3%的固化劑,和重量百分比為0.4%-3%的光引發(fā)劑;
(c)經烘干后在所述壓敏膠層上覆上一層離型膜,制得支撐體保護膜成品,并用非透明材料避光保存。
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步驟(a)中,所述基材為PET或PO薄膜,厚度為25-200μm。
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步驟(b)中,所述壓敏膠層的涂層厚度為5-35μm。
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步驟(c)中,所述離型膜為具有離型性能的PET,厚度為25-75μm。
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步驟(b)和步驟(c)中,將混合均勻的壓敏膠用45-100μm涂布器涂覆于PET基材1經過電暈處理的一面上,形成壓敏膠層,然后于110℃在烘干機中烘干1min,出烘箱后,將離型膜的離型面覆合于壓敏膠層,制得支撐體保護膜成品。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支撐體保護膜為UV減粘保護膜,通過對PET基材、壓敏膠層、離型膜的參數設定,及壓敏膠配比的選擇,使得該支撐體保護膜在普通狀態(tài)下,即在沒有UV照射的情況下,具有超高的粘力,可保證晶片在研磨、切割過程中不脫落、不飛散,并保護未加工部分。而在加工完畢后只要照射足夠的UV光線,即可減低支撐體保護膜的粘力,從而可以被輕易撕下,使晶片在下一道生產工序正常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支撐體保護膜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支撐體保護膜生產方法的流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精涂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精涂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5883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