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分板及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58353.2 | 申請日: | 2016-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1992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黃德春;章京;戴琳;史益強;王志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藥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1/14 | 分類號: | B01D1/14;B01D1/18;B01D1/20;B01D1/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曉東 |
| 地址: | 210009***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分板 惰性 粒子 流化床 干燥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分板及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其中,氣分板,區分為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自第一主面向第二主面開設有通氣孔道,所述通氣孔道包括直孔孔道和斜孔孔道,所述直孔孔道和斜孔孔道間隔交替設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在現有的平板上將所有的直孔改成交替呈正方形分布的直孔和斜孔,因此待氣流流經時,可使得氣流各流束之間能夠更加充分地彼此交叉與切割,從而起到強化氣固兩相流化及湍動的功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流化床干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直孔和斜孔沿徑向交替排列結構的氣體分布板以及在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上的應用。
背景技術
流化床干燥器作為一類常見的工業操作設備,在生產中的應用已十分廣泛,相比其他常見的流化床干燥器,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的研發、應用及推廣工作起步相對較晚。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學者首次進行了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懸浮液、溶液及膏狀物料的研究,并于70年代取得了初步進展,此后該類設備方才逐漸應用與推廣于工業生產。隨著工業設計理論的突飛猛進,以及各領域技術的相互交叉、融合,惰性粒子流化技術原有的缺點和不足正漸被逐一攻克或改善,因而該類技術再一次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與重視。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與傳統流化床干燥器的主要區別在于其內部填充了一定量的惰性粒子,圍繞提升該類設備熱質傳遞等操作性能的改進,主要是構件氣化劑分布裝置,作為流化床設備中最主要的裝置又稱作氣分板,起著均勻布氣和支撐固相顆粒的主要作用,其結構極大地影響著設備的傳熱與傳質等生產操作性能。
同時可更有效地強化床內的熱質傳遞過程,提升生產操作效率,此類操作稱為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操作。與大量涉及氣相流動的生產操作過程相似,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操作的生產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床內的氣固流場分布,其中氣分板等零部件的結構或尺寸正是關鍵影響因素之一。實際生產中,惰性粒子流化床仍多采用傳統的平板氣分板,該類氣分板雖易于加工和制造,但通常難以形成較佳的床內流場分布,流經后的氣流常呈現單向、有序的流動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設備熱質傳遞性能的大幅提升,因此有待進一步改進或優化。
發明內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簡要介紹一些較佳實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請的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中可能會做些簡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的目的模糊,而這種簡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鑒于上述和/或現有惰性粒子流化床制約設備熱值傳遞性能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本發明。
因此,本發明其中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直孔和斜孔結構的氣分板,以提高設備熱質傳遞性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氣分板區分為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自第一主面向第二主面開設有通氣孔道,所述通氣孔道包括直孔孔道和斜孔孔道,所述直孔孔道和斜孔孔道間隔交替設置。
作為本發明所述氣分板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直孔孔道和斜孔孔道以氣分板的中心為中心點,滿足同類型通氣孔道呈正方形排列。
作為本發明所述氣分板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氣分板的直徑與所述通氣孔道的直徑比例為30~100:1,所述氣分板的厚度與其直徑的比例為1:50~300,開孔率在10.0%~25.0%之間。
作為本發明所述氣分板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斜孔孔道的橫截面為圓形,多個圓形橫截面圓心所在直線與所述第一主面的法線構成傾斜角θ,所述傾斜角θ在30°~60°之間。
作為本發明所述氣分板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氣分板為圓形,所述斜孔孔道沿所述第一主面中心為圓心的圓周切線方向傾斜,傾斜方向統一為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
作為本發明所述氣分板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它還涉及一種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其包括反應主體,所述反應主體下端設置有進氣口,上端設置有出氣口,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反應主體內部,將所述反應主體區分為流化空間和進氣空間;進樣組件設置于所述反應主體頂端,能夠向所述流化空間內噴淋樣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藥科大學,未經中國藥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583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