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停頓事件的處理方法和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57829.0 | 申請日: | 2016-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090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剛;周群;蔣忠波;湯天亮;周鐘杰;柯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網易(杭州)網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50/20 | 分類號: | G06Q50/2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黃志華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停頓 事件 處理 方法 設備 | ||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停頓事件的處理方法和設備。該方法包括:在按照構成移動軌跡的多個書寫位置回放該移動軌跡的過程中,基于當前將要回放的待回放書寫位置對應的相關時間信息,確定該待回放書寫位置和緊鄰該待回放書寫位置的上一書寫位置之間是否發生停頓事件;并響應于發生了停頓事件,忽略該停頓事件和/或將該停頓事件通知回放用戶。提高了教學效率,為用戶帶來了更好的體驗。此外,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停頓事件的處理設備。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通信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停頓事件的處理方法和設備。
背景技術
本部分旨在為權利要求書中陳述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處的描述不因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認是現有技術。
遠程教育方案中,學生和老師可以通過網絡完成教與學。具體實施時,學生側可以使用數據獲取裝置(例如:智能筆)在具有圖案信息的物理介質頁面(例如:點陣紙)上進行書寫,并在書寫過程中由數據獲取裝置記錄該數據獲取裝置的移動軌跡所經過的物理介質頁面對應位置上的圖案信息,其中,該圖案信息可以用來標識物理介質頁面上書寫位置的坐標信息,最后,將獲取的移動軌跡發送給老師側,由老師側基于移動軌跡包含的多個書寫位置對移動軌跡進行回放。回放過程能夠真實的體現學生的書寫過程,包括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對會做的題目熟練的書寫過程,以及對不會做的題目停頓思考的過程,老師側能夠根據學生真實的書寫過程獲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但是,老師側對每個學生的書寫筆跡都進行真實的還原回放,尤其學生在書寫過程停頓發生的次數過多,或停頓時間較長時,會消耗老師較多的教學時間,并且老師可能并不知道當前正在回放停頓,在這種情況下長時間回放停頓會消減老師的耐心,可見,長時間的回放停頓,或者在老師不知道當前正在回放的前提下長時間回放停頓,會導致教學效率降低。
發明內容
出于學生在書寫過程中會停頓進行思考的原因,現有技術中老師對學生側采集的移動軌跡進行回放時,長時間的回放停頓,或者在老師不知道當前正在回放的前提下長時間回放停頓,會導致教學效率降低。
因此在現有技術中,老師教學效率降低,這是非常令人煩惱的過程。
為此,非常需要一種改進的停頓事件處理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
在本上下文中,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期望提供一種停頓事件的處理方法和設備。
在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種停頓事件的處理方法,包括:
在按照構成移動軌跡的多個書寫位置回放所述移動軌跡的過程中,基于當前將要回放的待回放書寫位置對應的相關時間信息,確定所述待回放書寫位置和緊鄰所述待回放書寫位置的上一書寫位置之間是否發生停頓事件;并
響應于發生了停頓事件,忽略所述停頓事件和/或將所述停頓事件通知回放用戶;
其中,所述相關時間信息包括所述待回放書寫位置的生成時間信息,和/或所述待回放書寫位置生成時間和所述上一書寫位置生成時間之間的時間間隔信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所述相關時間信息包括所述待回放書寫位置的生成時間信息;基于當前將要回放的待回放書寫位置對應的相關時間信息,確定所述待回放書寫位置和緊鄰所述待回放書寫位置的上一書寫位置之間是否發生停頓事件,包括:確定所述待回放書寫位置生成時間和緊鄰所述待回放書寫位置的上一書寫位置生成時間之間的時間差;響應于確定的時間差不小于預設時長閾值,確定所述待回放書寫位置與所述上一書寫位置之間發生了停頓事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網易(杭州)網絡有限公司,未經網易(杭州)網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578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資源配置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一種具有發酵保水功能的微生物菌及其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