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低溫改性塑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56978.5 | 申請日: | 2016-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074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9 |
| 發明(設計)人: | 喬志龍;羅文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國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06 | 分類號: | C08L23/06;C08L55/02;C08L25/06;C08L53/02;C08L33/12;C08K13/06;C08K3/22;C08K5/521;C08K5/18;C08K3/26;B29C48/92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華南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王雪镅 |
| 地址: | 52317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性塑料 耐低溫 制備 聚苯乙烯樹脂組成 復合阻燃體系 高分子混合物 納米氧化錫銻 丙烯酸樹脂 聚乙烯樹脂 抗沖擊性能 防開裂劑 聚己內酯 耐磨性能 樹脂材料 阻燃性能 脲醛樹脂 共混物 抗菌劑 抗氧劑 耐候劑 增韌劑 共混 嚴寒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低溫改性塑料的制備方法,所述耐低溫改性塑料包括如下組分:聚乙烯樹脂、ABS樹脂、聚苯乙烯樹脂組成的樹脂材料共混物、復合阻燃體系、納米氧化錫銻、抗氧劑、增韌劑、抗菌劑、防開裂劑、耐候劑。其中所述高分子混合物為丙烯酸樹脂、脲醛樹脂、聚己內酯經過共混處理得到。本發明得到的耐低溫改性塑料在嚴寒情況使用,仍然具有較高的韌性、耐磨性能、以及抗沖擊性能都,且阻燃性能優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塑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耐低溫改性塑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塑料(Plastic),是指以高分子量的合成樹脂為主要組分,加入適當添加劑,如增塑劑、穩定劑、阻燃劑、抗菌劑、著色劑等,經加工成型的塑性(柔韌性)材料,或固化交聯形成的剛性材料。隨著塑料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塑料用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由于塑料自身所展現的諸如質量輕,優良的化學穩定性和電絕緣性及熱的不良導體等性能,使塑料的應用領域和地域越來越寬泛。目前所使用的塑料制品的使用溫度范圍比較窄,在溫差大的地區使用就受到限制。隨著季節的更替,在有些地區冬天和夏天的溫差比較大,夏天溫度很高,塑料制品容易軟化,而到冬天時塑料制品又在零下30℃左右變得很硬很脆。
聚乙烯是五大合成樹脂之一,聚乙烯依聚合方法、分子量高低、鏈結構之不同,分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及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在工業上,也包括乙烯與少量α-烯烴的共聚物。聚乙烯無臭,無毒,手感似蠟,具有優良的耐低溫性能(最低使用溫度可達-100~-70℃),化學穩定性好,能耐大多數酸堿的侵蝕(不耐具有氧化性質的酸)。
改性塑料屬于石油化工產業鏈中的中間產品,主要由五大通用塑料和五大工程塑料為塑料基質加工而成,具有阻燃、抗沖、高韌性、易加工性等特點。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礎上,經過填充、共混、增強等方法加工,提高了阻燃性、強度、抗沖擊性、韌性等方面的性能的塑料制品。現有技術中的耐低溫塑料有采用聚乙烯作為主要原料改性而成,但隨著阻燃劑的添加,現有技術中的耐低溫改性塑料的沖擊韌性和熱穩定性會顯著下降,同時成型加工性能受到影響,特別是在成型大制件或是薄壁制件時,容易出現缺膠、分解氣痕、制件脆裂等一系列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耐低溫改性塑料的制備方法,解決了現有改性塑料的上述不足,本發明得到的耐低溫改性塑料在嚴寒情況使用,仍然具有較高的韌性、耐磨性能、以及抗沖擊性能都,且阻燃性能優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耐低溫改性塑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制備樹脂材料共混物
將聚乙烯樹脂、ABS樹脂、聚苯乙烯樹脂按照質量比(8-10):(3-6):(1-3)均勻混合后得到混合物,添加混合物質量的2.5%-4%的相容劑,在215-230℃下熔融共混然后擠出造粒,得到樹脂材料共混物;
所述ABS樹脂為本體聚合法制備所得的粘均分子量為90000-130000的ABS樹脂,該ABS樹脂中丁二烯形成的橡膠的含量為7-15wt.%,丙烯腈形成的鏈段含量為8-25wt.%,其余為苯乙烯形成的鏈段,且該ABS樹脂中丁二烯形成的橡膠的數均粒徑為100-150nm;
(2)按照如下重量份配料:
(3)將上述所有配料在高速混合機充分混合20-40min,得到預混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國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國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5697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