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生物合成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的分枝桿菌及合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54020.2 | 申請日: | 2017-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546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玉;李雪梅;馮進輝;吳洽慶;朱敦明;馬延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P33/02;C12P33/00;C12R1/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合成 22 羥基 23 24 二降膽 分枝桿菌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株分枝桿菌FJH0105?16及用該菌發酵植物甾醇生產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的方法。該菌株在2016年11月3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號為CGMCC NO.13234。生產方法為:采用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sp.)FJH0105?16為菌種,經過斜面種子培養、一級種子培養及發酵罐發酵轉化,加入乙酸乙酯萃取,無水硫酸鈉干燥后,減壓除去溶劑,得到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粗品,重結晶后得到產品,目標產物純度95%。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甾體激素的菌株和制備方法,具體是一株生物合成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22-hydroxy-23,24-bisnorchol-4-ene-3-one)的分枝桿菌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英文名為22-hydroxy-23,24-bisnorchol-4-ene-3-one,化學式為C22H34O2,分子量為330.25。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可以作為合成許多甾體激素藥物的中間體,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孕激素,蛋白同化激素等。
二十世紀70年代,研究學者在考察利用分枝桿菌轉化甾醇為C19甾體化合物(雄甾-4-烯-3,17-二酮,雄甾-1,4-二烯-3,17-二酮)時,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做為一種副產物被發現并且鑒定出來,產量僅為40μg/ml,與主產物雄甾-4-烯-3,17-二酮的比例不到1/10(Marsheck W J,Karychy S,Muir R D.Microbial degradation ofsterols.Applied Microbiology,1972,23:72-77;US Pat.No.3759791)。為了提高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的產量,研究學者通過誘變選育或基因改造的手段去改造菌種,取得了相應的研究成果。US Pat.No.4223091報道了用紫外誘變的方法得到一株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parafortuitum complex MCI 0617,轉化膽固醇得到的主產物為22-羥基-23,24-二降膽-1,4-二烯-3-酮,副產物為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產量為0.44g/l。Xu等報道了用基因改造的手段得到的分枝桿菌,利用大量靜息細胞轉化植物甾醇,底物投料濃度為40g/l,轉化144h,底物轉化率僅60%,得到的主產物為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摩爾產率為47%,反應中還包含其它副產物,不適合大規模工業生產(Xu L Q,Liu Y J,Yao K,et al.Unraveling and engineering the production of 23,24-bisnorcholenic steroids in sterol metabolism,2016,6:21928)。
綜上所述,目前由甾醇制備22-羥基-23,24-二降膽-1,4-二烯-3-酮的方法,還存在轉化效率低,副產物多,轉化時間長等問題,仍需要探索利用新的菌種轉化甾醇制備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的研究,從而提高投料濃度、產率和產品純度,以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株發酵植物甾醇生產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的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sp.)FJH0105-16,并提供了使用該分枝桿菌生物合成22-羥基-23,24-二降膽-4-烯-3-酮的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5402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