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棉花最低生產標準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48696.0 | 申請日: | 2016-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090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明(設計)人: | 胡守林;宋繼輝;吳全忠;孫勇;萬素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萬素梅 |
| 主分類號: | G06Q50/02 | 分類號: | 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產標準 棉花 害蟲 抗藥性治理 登記注冊 國家語言 健康狀況 農藥 常規性 標簽 書寫 預防 種植 考察 應用 治理 健康 生產 | ||
本發明是一種棉花最低生產標準的方法,生產更優棉花的棉農將會對作物把有害的影響降至最低。主要從下面這幾個條件降低,健康作物的種植;預防害蟲增長;保護與改善益蟲的數量;對作物健康狀況和主要益蟲與害蟲實行常規性的實地考察;抗藥性治理;使用的農藥均應經過國家登記注冊適用于應用的作物治理并且具備以國家語言書寫的正確標簽;不得使用斯德哥爾摩公約所列農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產標準,更具體地來說,特別涉及一種棉花最低生產標準的方法。
背景技術
棉花是全世界最重要、種植面積最廣的農作物之一。全球棉花種植面積約3500萬公頃,占全球耕地面積的2.5%。中國、印度、美國、巴西、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非洲很多國家是主要棉花生產國。90%以上的棉農生活在發展中國家,人均種植面積不足2公頃。每年約有3億人口從事日漸增長的棉業,在全球最貧困的某些國家中,棉花是其數百萬人與全球經濟極其重要也是唯一的聯系。
但在全球范圍內,與棉花種植相關的各項負面的社會和環境影響破壞了棉業的可持續發展。低效率灌溉技術,不良種植方法、農藥和化肥的不當使用都對水資源的清潔、土壤肥力、人類健康和生物多樣性帶來威脅。此外,也出現了不少包括惡劣的工作條件(特別是女性工人)、雇傭童工、強迫/抵押勞動,以及高投入成本、作物減產、延遲付款和/過高利率造成的負債等不良現象。
改善棉花生產的社會和環境條件,有利于人類和環境健康,全球數百萬人口的生計和棉業的未來發展。在種植棉花過程中,需大幅降低使用農業耕種土壤和水資源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此外,棉花的種植和生產必須遵循經濟、環境和社會的長期可持續性原則。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應該讓棉農和工人通過種植棉花就能維持生計,并無須承認任何難以承受的風險。
千禧年發展目標與氣候變化
千禧年發展目標(以下簡稱MDG)是聯合所所有會員國家因應全球主要發展挑戰,承諾在2015年前,致力于實現的8個目標。BCI期望通過自身活動,極大地推動以下MDG的實現:消減極端貧困(MDG1)、普及教育(MDG2)、促進兩性平等(MDG3)、改善產婦健康(MDG5)、確保環境的可持續能力(MDG7)以及全球合作促進發展(MDG8)。例如,遵循國際主要勞動標準是消減貧困(MDG1)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不徹底消除強迫勞動和剝削童工將無法推動經濟增長(MDG2)。
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溫度、降水變化和極端天氣已經影響了全球農業。這些變化對于無法靈活應變的農民打擊最為沉重。這些農民可能是缺水地區中最貧窮,最邊緣化的農民。“更優棉花”生產扮演了雙重角色:幫助棉農提高對氣候變化的應對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農藝方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應對能力意味著棉農及棉農群體能更好的適應氣候變化,同時在棉農中推動保護性耕作和其他隔離固碳或防止產生溫室氣體的種植方法,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BCI會員
BCI是非營利性會員制協會,它對任何參與或有興趣參與BCI活動、棉業供應鏈以及支持BCI使命的組織開放。其中包括:棉花生產組織、供應商和制造商、零售商和品牌,以及民間組織。棉業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參與對推動BCI尤其重要,這樣才能確保棉農生產的“更優棉花”能與市場掛鉤,并滿足市場對“更優棉花”的需求。
BCI的使命和目標
良好棉花倡議(簡稱BCI),其主旨在于使全球棉花的種植及生產更有利于棉農,更有利于種植環境,更有利于棉花生產系統的未來發展。
戰略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萬素梅,未經萬素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486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