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慧能源掘進機用中壓拖曳電纜及生產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42475.2 | 申請日: | 2016-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531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陳興武;王楨楨;胡清平;盛金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遠東電纜有限公司;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遠東復合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00 | 分類號: | H01B7/00;H01B7/02;H01B7/04;H01B7/18;H01B9/00;H01B9/02;H01B13/00;H01B13/14;H01B1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徐琳淞 |
| 地址: | 214257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慧 能源 掘進機 用中壓 拖曳 電纜 生產工藝 | ||
1.一種智慧能源掘進機用中壓拖曳電纜,其特征在于:由內到外依次為纜芯(1)、邊隙填充(2)、第二半導電尼龍帶(3)、纖維編織加強層(4)和護套(5);所述纜芯(1)包括3根動力纜芯(11)和3根中性纜芯(12),3根中性纜芯(12)設置在兩根動力纜芯(11)之間且與動力纜芯(11)相切;所述邊隙填充(2)填充在動力纜芯(11)、中性纜芯(12)和第二半導電尼龍帶(3)之間;所述中性纜芯(12)由內之外依次包括銅箔絲絞合導體(12-1)、中性纜芯銅導體(12-2)、第二半導電屏蔽層(12-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慧能源掘進機用中壓拖曳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銅箔絲絞合導體(12-1)包括12根銅箔絲,每根銅箔絲的絲徑為0.2mm,絞合節距不小于20mm,每根銅箔絲采用2根銅箔螺旋繞包在KEVLAR纖維線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智慧能源掘進機用中壓拖曳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纜芯(11)由內之外依次包括動力纜芯銅導體(11-1)、第一半導電尼龍帶(11-2)、第一半導電屏蔽層(11-3)、乙丙橡膠絕緣(11-4)和絕緣屏蔽(11-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智慧能源掘進機用中壓拖曳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屏蔽(11-5)采用可剝離半導電材料;所述邊隙填充(2)為6個橡皮條;所述纖維編織加強層(4)采用聚酰胺纖維編織;所述護套(5)采用氯丁橡膠。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智慧能源掘進機用中壓拖曳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纜芯銅導體(11-1)的截面積為35mm2,銅導線為276根,絲徑為0.40mm,絞合節距不小于125mm;所述第一半導電尼龍帶(11-2)的厚度為0.1mm,寬度為15mm,搭蓋率為20%~30%;所述第一半導電屏蔽層(11-3)的厚度為0.8mm;所述乙丙橡膠絕緣(11-4)的厚度為3.4mm;所述絕緣屏蔽(11-5)的厚度為0.8mm;所述銅箔絲絞合導體(12-1)包括12根銅箔絲,每根銅箔絲的絲徑為0.2mm,絞合節距不小于20mm;所述中性纜芯銅導體(12-2)為32根,絲徑為0.4mm,絞合節距不小于40mm;第二半導電屏蔽層(12-3)的厚度為1.0mm;所述纖維編織加強層(4)為聚酰胺纖維編織,每束聚酰胺纖維的外徑為0.20mm,錠數為32,每錠共8束,編織節距不大于95mm;所述邊隙填充(2)采用的橡皮條的外徑為4.5mm;所述第二半導電尼龍帶(3)的厚度為0.1mm,寬度為20mm,搭蓋率為20%~30%;所述護套(5)厚度為2.5mm。
6.一種智慧能源掘進機用中壓拖曳電纜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一:確定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纜結構;
步驟二:制備動力纜芯(11):動力纜芯銅導體(11-1)的截面積為35mm2,采用276根絲徑為0.40mm的銅導線按照絞合節距不小于125mm進行絞合;在動力纜芯銅導體(11-1)外繞包第一半導電尼龍帶(11-2),第一半導電尼龍帶(11-2)的搭蓋率為20%~30%;采用三層共擠連續硫化工藝的方式在第一半導電尼龍帶(11-2)外擠出第一半導電屏蔽層(11-3)、乙丙橡膠絕緣(11-4)和絕緣屏蔽(11-5);
步驟三:制備中性纜芯(12):選用2根銅箔螺旋繞包在KEVLAR纖維線上制成絲徑為0.2mm銅箔絲,采用12根絲徑為0.2mm銅箔絲,按照絞合節距不小于20mm絞合得到銅箔絲絞合導體(12-1);采用32根絲徑為0.4mm的銅導體,按照絞合節距不小于40mm絞合得到中性纜芯銅導體(12-2);在中性纜芯銅導體(12-2)外擠出厚度為1.0mm的第二半導電屏蔽層(12-3);
步驟四:將3根中性纜芯(12)設置在3根動力纜芯(11)邊隙且與動力纜芯(11)相切排列成纜,邊隙填充橡皮條,成纜節距為420~480mm,得到纜芯(1);
步驟五:在纜芯(1)外按照20%~30%的搭蓋率繞包厚度為0.1mm,寬度為20mm的第二半導電尼龍帶(3);
步驟六:在第二半導電尼龍帶(3)外編織纖維編織加強層(4),聚酰胺纖維每束的外徑為0.20mm,錠數為32,每錠共8束,節距不大于95mm;
步驟七:在纖維編織加強層(4)外擠包厚度為2.5mm的護套(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遠東電纜有限公司;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遠東復合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遠東電纜有限公司;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遠東復合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4247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