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風電場風機葉片選型優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40673.5 | 申請日: | 2016-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93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黃玲玲;湯華;符楊;劉陽;張開華;張智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電力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吳寶根 |
| 地址: | 20009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場 風機 葉片 選型 優化 方法 | ||
1.一種風電場風機葉片選型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將整個風電場N臺機組的葉片長度組合作為一個個體,隨機產生由個體形成初始種群,以度電成本最低作為個體適應度,計算種群中每個個體的適應度;計算個體適應度具體步驟為:
A:首先讀取各個風機機組位置坐標,運用威布爾分布得到N個風速、風向序列;
B:讀取其中一個風速、風向序列,
B1)通過直角坐標與極坐標變換求得風機的相對位置關系,以風機給定坐標所在坐標系為初始X、Y軸,以坐標原點為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xij為上下游風機機組之間沿垂直于風向方向的距離,dij是上下游風機機組之間沿風向方向距離,設第一上游風機機組直角坐標為(xi,yi),極坐標為(ρi,θi);第二下游風機機組直角坐標為(xj,yj),極坐標為(ρj,θj),α為風向與Y軸夾角,下面為極坐標變為直角坐標,則xij、dij表示為:
通過令坐標軸隨著風向的改變而變化的方式,機組的相對位置固定表示,從而計算尾流;
B2)根據尾流效應公式計算各個風機機組處的風速,風速計算如下:
下游風機風速vj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設上游風機機組初始風速為vi,上游風機機組與下游風機機組葉片半徑分別為ri、rj,上游風機機組與下游風機機組輪轂高度分別為hi、hj,CT為風機的推力系數;As為為上游風機機組尾流效應對下游風機機組掃風區域的遮擋面積;Aj為下游風機掃風面積;
多個上游機組對下游機組的共同影響等效風速為:
式中:v0為未經尾流效應影響的風速;vj為單臺風機影響下處的風速;N為上游共同影響風機機組總臺數;
B3)利用插值法得到各個風機機組的實際功率輸出;
B4)由風玫瑰圖得到n風向,由威布爾分布得到m個風速,再利用全壽命周期發電量模型得到風電場有功出力,全壽命周期中風電場有功出力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k為全壽命周期年限;α為風向與Y軸夾角,Y軸為風機給定坐標所在坐標系縱軸;v為風速;NWT為機組臺數;Pw為一臺機組在特定風速及風向下有功出力;t(v)為一年中風速為v的小時數;p(α)為風向為α的概率;
C:然后再選擇另一個風速、風向序列,重復步驟B,直到N個風速、風向序列的實際功率輸出都計算結束;
D:計算此葉片組合下風電場總成本,得到度電成本,即適應度值;
2)將計算完個體適應度的種群進行精英選擇運算、交叉運算、變異運算后,進行數次迭代后得到最優解,即為風電場風機葉片最優選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風電場風機葉片選型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2)步驟中的上游風機尾流效應對下游風機掃風區域的遮擋面積為:
其中Δh為上下游風機機組之間輪轂高度差,上游風機到下游風機處的尾流半徑rd為:
rd=ri+kwdij
式中:kw是尾流下降系數,它與風的湍流強度成正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電力學院,未經上海電力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4067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