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站管區呼叫業務實現方法及調度信息服務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39343.4 | 申請日: | 2016-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933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胡培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08 | 分類號: | H04W4/08;H04W4/10;H04W8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 地址: | 10008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管區 呼叫 業務 實現 方法 調度 信息 服務器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站管區呼叫業務實現方法及調度信息服務器,方法包括:調度信息服務器DIS在接收到UE發送的站管區組號請求消息后,基于該請求消息中攜帶的終端類型及終端號碼,確定UE所在站管區的目標組號;DIS將攜帶有目標組號的站管區組號響應消息發送到UE,以使UE基于目標組號向核心網發起組呼建立流程,實現站管區呼叫業務;其中,終端類型為固定臺或車載臺,核心網連接的HSS中預先配置有各站管區對應的組號以及各站管區覆蓋的小區標識。本發明由DIS基于UE發送的站管區組號請求消息中的終端類型及終端號碼,確定UE所在站管區的組號并返給UE,使UE基于該組號發起組呼流程,整個過程不需調度臺參與,呼叫時延較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站管區呼叫業務實現方法及調度信息服務器。
背景技術
集群通信系統是為了滿足行業用戶指揮調度需求而開發的面向特定行業應用的專用無線通信系統。集群通信系統在政府部門、公共安全、應急通信、電力、民航、石油、港口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市場。
基于TD-LTE技術的寬帶集群通信(Boar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B-TrunC)系統以TD-LTE為核心技術,將TD-LTE的高速率、大帶寬與數字集群技術中的資源共享、快速呼叫建立、指揮調度等特點進行融合,是一種能夠提供高速數據傳輸的通信系統。組呼業務是寬帶集群通信系統提供的最基本業務。組呼是一對多的半雙工調度通話,即“一呼百應”,首先由主叫用戶(MO UE)發起組呼建立,組內用戶,即被叫用戶(MT UEs)可以通過話語權申請過程申請發言,同一時間內只能由一個用戶說話,組內的其他用戶被動收聽。
軌道交通行業有一種特殊的業務叫站管區呼叫,一個站管區通常對應一個站臺、一個固定臺及周圍的預設管理區域,固定臺為站管區的車站值班員所使用的通信設備,預設管理區域通常覆蓋一個或多個LTE小區。地鐵司機可以通過地鐵列車中的車載臺(也即地鐵司機所使用的與站管區的固定臺通信的通信設備)的快捷按鍵呼叫當前所在站管區的固定臺,而不需要知道該固定臺的號碼;車站值班員可以通過固定臺的快捷按鍵呼叫當前站管區內的所有車載臺,而不需要知道當前有哪些車載臺在站管區內,也不需要自己建通話組。
陸上集群無線電(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Tetra)系統對站管區呼叫業務的實現方式為:站管區呼叫需要地鐵列車行車調度臺(簡稱調度臺)的參與。地鐵司機按車載臺的車站鍵時,車載臺向調度臺發送站管區呼叫請求,調度臺查詢車載臺當前所在站管區的固定臺的號碼,將車載臺和固定臺組成一個臨時通話組;車站值班員按固定臺的車站鍵時,固定臺向調度臺發送站管區呼叫請求,調度臺查詢當前站管區內有哪些車載臺,并將它們和固定臺組成一個臨時通話組。臨時通話組創建完成之后,車載臺或固定臺再基于臨時通話組發起普通的組呼業務。
目前正在討論的LTE-M地鐵標準中,將車載臺和固定臺發起的站管區呼叫進行了流程統一。如圖1所示,站管區呼叫業務實現方式包括如下7個步驟:
步驟1: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向調度信息服務器(DispatchInformation Server,DIS)發送站管區呼叫請求消息,該請求消息內容包括:消息類型(Message Type)、終端類型(Terminal Type)及終端號碼(Terminal Number)。其中,消息類型的值用于指示當前的消息為站管區呼叫請求消息;終端類型用于指示用戶設備為車載臺還是固定臺;終端號碼用于指示用戶設備為固定臺時該固定臺的號碼,以及用于指示用戶設備為車載臺時該車載臺的功能號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3934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