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黃鱔稚魚成活率的投喂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30906.3 | 申請日: | 2016-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91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周文宗;劉婭琴;黃偉偉;呂衛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東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張竹梅 |
| 地址: | 20140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黃鱔 成活率 投喂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黃鱔稚魚成活率的投喂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黃鱔稚魚放養網箱內,每天下午投喂一次由枝角類和水絲蚓組成的混合餌料,30后即可完成黃鱔稚魚的培育,從而進入幼鱔生長階段。本發明根據黃鱔稚魚不同日齡的攝食行為,將分布廣、繁殖快、易培養、營養豐富的角突網紋溞、多刺裸腹溞、蚤狀溞和水絲蚓合理搭配,滿足稚魚營養的需要,具有黃鱔稚魚成活率高、取材方便、適應范圍廣、培養成本低和經濟效益高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提高黃鱔稚魚成活率的投喂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黃鱔(Monopterus albus)人工養殖技術比較成熟,大肆捕撈、農業生產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和水污染加劇以及溝渠河湖硬質化,導致野生黃鱔資源急劇減少,而黃鱔規模化繁殖技術至今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單位面積出苗量低,幼苗(特別是稚魚時期即鱔苗卵黃囊基本消失后不超過30天的時期)成活率低,黃鱔苗種供應嚴重不足,制約著黃鱔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黃鱔稚魚成活率低與提苗方法、餌料的種類與投喂方法、養殖密度、水質、病蟲害等有很大關系。目前,生產中基本上采用水絲蚓作為黃鱔稚魚的餌料,但是單一的餌料營養不夠全面,并且水絲蚓需要及時消毒,否則容易引起黃鱔腸炎病、出血病等發生(樊海平等,2001),從而影響稚魚的成活率。因此,需要尋求更能促進稚魚成活率的餌料和投喂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黃鱔稚魚成活率的投喂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6日齡的黃鱔稚魚,每天下午按照黃鱔體重的6-10%投喂一次由枝角類和水絲蚓組成的混合餌料,30天即可完成黃鱔稚魚的培育;其中枝角類為角突網紋溞(C.cornuta)、多刺裸腹溞(M.macrocopa)或蚤狀溞(D.pulex);
其中稚魚投放后第1天至第6天之間,投喂角突網紋溞和水絲蚓的混合餌料,其中角突網紋溞占60%-80%(重量比);稚魚投放后第7天至第15天之間,投喂多刺裸腹溞和水絲蚓的混合餌料,兩者各占一半(重量比);稚魚投放后第16天至第30天之間,投喂蚤狀溞和水絲蚓的混合餌料,兩者各占一半(重量比)。
具體的說,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在池塘或大棚內設置敞口密眼網箱,在網箱內投放水葫蘆(Eichhorniacrassipes Solms)或者水浮蓮(Pistiastratiotes L.),將6日齡黃鱔稚魚放養網箱內,每天下午按照黃鱔重量百分比的6-10%投喂一次由枝角類和水絲蚓組成的混合餌料,30天即可完成黃鱔稚魚的培育;
其中所述網箱的網目40-60目,每個網箱長1m,寬1m,高80-100cm;
水葫蘆或者水浮蓮投放前用20g/m3硫酸銅消毒2-3小時;
投放的黃鱔稚魚為6日齡,卵黃囊基本消失,放養密度為300-1000尾/m2;
水絲蚓投喂前用0.5%鹽水消毒1小時左右;
其中稚魚投放后第1天至第6天之間,投喂角突網紋溞和水絲蚓的混合餌料,其中角突網紋溞占60%-80%;稚魚投放后第7天至第15天之間,投喂多刺裸腹溞和水絲蚓的混合餌料,兩者各占一半;稚魚投放后第16天至第30天之間,投喂蚤狀溞和水絲蚓的混合餌料,兩者各占一半。
進一步的說,一種提高黃鱔稚魚成活率的投喂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網箱制作和設置:用聚乙烯無結節網片縫制成敞口的網箱,網箱的網目40-60目,網箱上下綱繩直徑均為0.6cm,每個網箱長1m,寬1m,高80-100cm;網箱固定在池塘或大棚內,當網箱固定在池塘內時,根據池塘水位的變化及時調整網箱位置;網箱吃水深度為0.1-0.5m,箱底離池底40-50cm;網箱以單排并列,每排網箱間距0.1-0.3m左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東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東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3090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野生六斑刺鲀親魚的馴化方法
- 下一篇:一種鱘魚運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