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閃光器電路以及提升汽車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的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26857.6 | 申請日: | 2016-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3667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8 |
| 發明(設計)人: | 鄭芳芳;李娟;關寧;朱先如;劉盈清;李洋;劉蘭駿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Q11/00 | 分類號: | B60Q11/00;B60Q1/46;B60Q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懷勤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閃光 電路 以及 提升 電磁 兼容 性能 | ||
1.一種汽車閃光器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閃光器集成電路、繼電器、第一電容、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以及用于提升汽車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的電路;
所述閃光器集成電路的接地引腳通過第四電阻與電源接地端連接,所述閃光器集成電路的電源正極引腳、所述閃光器集成電路的短路檢測開關引腳以及第一電容的正極分別與電源正極連接,且所述閃光器集成電路的電源正極引腳通過第三電阻與繼電器觸點的一端連接,所述閃光器集成電路的繼電器控制引腳與繼電器線圈的一端連接,所述閃光器集成電路的一個振蕩器引腳與所述第一電容的負極連接,并通過第一電阻與閃光器集成電路的另一個振蕩器引腳連接,所述閃光器集成電路的燈故障檢測引腳通過第二電阻與所述繼電器觸點的一端連接,所述閃光器集成電路的啟動輸入引腳通過第五電阻與汽車閃光器電路控制端以及繼電器觸點的另一端分別連接;
所述用于提升汽車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的電路包括:快恢復二極管以及第二電容;
所述快恢復二極管和第二電容分別與繼電器線圈并聯,所述快恢復二極管的正極與電源接地端連接,負極與閃光器集成電路的繼電器控制引腳連接,所述第二電容的正極與電源接地端連接,負極與閃光器集成電路的繼電器控制輸出引腳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閃光器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容為陶瓷電容。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閃光器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提升汽車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的電路還包括:磁珠、第三電容以及第四電容;
所述磁珠的一端與電源正極連接,另一端與閃光器集成電路的電源正極引腳和第一電容的正極分別連接;
所述第三電容的正極與電源正極以及所述磁珠的一端分別連接,負極與電源接地端連接;
所述第四電容的正極與所述磁珠的另一端連接,負極與電源接地端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閃光器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電容為電解電容,且所述第四電容為陶瓷電容。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汽車閃光器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提升汽車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的電路還包括:雙向瞬態抑制二極管,所述雙向瞬態抑制二極管的一端與電源正極連接,所述雙向瞬態抑制二極管的另一端與電源接地端連接。
6.一種用于提升汽車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的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包括:快恢復二極管以及第二電容;
所述快恢復二極管與汽車閃光器的繼電器線圈并聯,且所述快恢復二極管的正極與電源接地端連接,負極與閃光器集成電路的繼電器控制引腳連接;
所述第二電容與汽車閃光器的繼電器線圈以及所述快恢復二極管分別并聯,且所述第二電容的正極與電源接地端連接,負極與閃光器集成電路的繼電器控制引腳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提升汽車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的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容為陶瓷電容。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提升汽車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的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還包括:磁珠、第三電容以及第四電容;
所述磁珠的一端與電源正極連接,且所述磁珠的另一端與閃光器集成電路的電源正極引腳連接;
所述第三電容的正極與電源正極以及所述磁珠的一端分別連接,負極與電源接地端連接;
所述第四電容的正極與所述磁珠的另一端以及閃光器集成電路的電源正極引腳分別連接,負極與電源接地端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提升汽車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的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電容為電解電容;所述第四電容為陶瓷電容。
10.如權利要求6或7或8或9所述的用于提升汽車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的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還包括:雙向瞬態抑制二極管;
所述雙向瞬態抑制二極管的一端與電源正極連接,另一端與電源接地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2685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