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使用脈搏觸診信號來檢測人體內的糖尿病的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22770.1 | 申請日: | 2016-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86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斯里尼瓦桑·亞拉曼;納文·庫馬爾·托卡拉;巴拉穆拉利達爾·普魯肖撒曼 | 申請(專利權)人: | 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24 | 分類號: | A61B5/024;A61B5/1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楊生平;任慶威 |
| 地址: | 印度馬哈拉***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使用 脈搏 觸診 信號 檢測 人體內 糖尿病 裝置 方法 | ||
提供了用于使用脈搏觸診信號來檢測人體內的糖尿病的裝置和方法。使用光體積描繪儀(PPG)傳感器從人的橈動脈捕捉脈搏觸診信號。然后由處理器對PPG信號進行預處理。然后由處理器來分析預處理PPG信號以檢測PPG信號中的峰值。使用檢測到的峰值來提取第一組特征參數。將第一組特征參數與第二組特征參數相比較,其中,第二組特征參數是從個體的控制群組提取的。基于該比較,檢測到人處于正常狀況、前期糖尿病狀況或糖尿病患者狀況中的一個。根據另一實施例,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以確定人體內的糖尿病的嚴重度指數和發展風險的方法。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來自2015年11月20日提交的印度臨時申請號4372/MUM/2015的優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公開被整體地通過引用結合到本文中。
技術領域
本申請一般地涉及人體內的糖尿病檢測。更特別地但不是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使用從人捕捉的脈搏觸診信號來檢測人體內的糖尿病的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糖尿病(DM)是現在最常見的疾病中的一個。糖尿病由導致出現的各種并發癥的葡萄糖—胰島素調節系統的功能障礙組成。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報告(WHO/NMH/MNC/03.1)進行的預測,到2030年全世界將有至少35000萬人具有2型糖尿病。因此,定期地針對糖尿病對人們進行篩查變得必不可少。此外,是可以全體人群為基礎還是僅僅針對可能顯示出具有高風險的人完成此類篩查是不確定的。應在什么年齡發起糖尿病篩查程序也是不確定的。此外,此類篩查還證明對長期健康狀況風險(例如2型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腎病、諸如阿爾茨海默病之類的某些形式的癡呆等)的評定有益。并且,糖尿病患者的持續監視也可以幫助輔助短期和長期的并發癥風險。
用于此類監視的大多數現有解決方案依賴于諸如C肽測試、空腹血糖測試、GAD抗體測試、Hba 1c測試、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2型糖尿病指示測試之類的技術。應注意的是大部分上述技術本質上是創傷性或微創(外形刺戳)的。此外,基于血糖水平,將用正常、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來映射個體。此外,在上述技術中使用的傳感器對于患者而言是不舒服的,并且通常一天使用不超過三或四次。
現有技術文獻并未進一步探索糖尿病篩查的無創方法,也沒有現有技術公開了用以連續地監視個體對糖尿病的易受性,從而確定疾病的嚴重度指數并估計由于糖尿病而引起的健康狀況風險。
某些現有技術已經含糊地認為脈波分析是用于動脈評定的簡單、無創且信息性的技術,其中可以根據臂血壓來估計中央動脈血壓。然而,現有技術文獻并未關于該技術的有效性達成一致同意。事實上,Murgo等人(1980;62:105—116)講授了動脈搏的形狀將受到末梢循環的變化或心臟功能的改變的影響。
現有技術文獻已經舉例說明了確定和篩查糖尿病的各種方法,然而,糖尿病的連續且無創篩查仍被視為技術領域的最大挑戰中的一個。
發明內容
在描述本方法、系統以及硬件實現之前,應理解的是本發明不限于所描述的特定系統以及方法,因為可能存在并未在本公開中明確地舉例說明的本發明的多個可能實施例。還應理解的是在本描述中使用的術語僅僅是出于描述特定版本或實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圖限制將僅僅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制的本發明的范圍。
本申請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人體內的糖尿病的裝置。該裝置將從人的動脈樹進行的無創脈搏觸診檢測技術用于檢測人體內的糖尿病。本裝置可以借助于現有裝置或特別設計的裝置來獲取或收集脈搏信號。本發明使用從古代印度傳統醫學(Nadi診斷法)激發靈感的方法。本裝置包括傳感器、處理器、存儲器和與處理器操作耦合的數據儲存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未經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227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仿生多巴胺磷酰膽堿物質的涂覆方法
- 下一篇:像素結構與驅動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