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對EOC局端設備進行性能測試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22689.3 | 申請日: | 2016-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300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3 |
| 發明(設計)人: | 姜巧玲;雷玲玲;黃凱;胡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L12/26;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沈林華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eoc 設備 進行 性能 測試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對EOC局端設備進行性能測試的方法,包括:通過仿真軟件仿真預設數目的CLT,并在預設數目CLT下分別配置預設數目CNU的MAC地址和HFID;EOC局端主處理器向仿真軟件依次獲取各個CLT的MAC地址、各個CLT下掛的各個CNU的MAC地址以及各個CNU的HFID,仿真軟件依次回應界面上各個CLT的MAC地址、各個CNU的MAC地址以及各個CNU的HFID;主處理器根據獲取到的不同HFID,向仿真的各個CNU下發配置報文;仿真軟件解析各個CNU的配置報文,顯示配置信息并回應配置結果。本發明大大降低EOC局端接入能力測試的復雜度和難度,縮短測試周期,提高測試效率,降低測試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三網融合EOC(Ethernet Over Cable,基帶傳輸)接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對EOC局端設備進行性能測試的方法。
背景技術
EOC系統是由局端CBAT(Cable Bandwidth Access Terminal,同軸電纜帶寬接入終端)、用戶終端CNU(Cable Network Unit,同軸電纜網絡單元)和CDN(CableDistribution Network,同軸電纜分配網絡)組成的同軸雙向傳輸系統,用于在有線電視傳輸線路上同時承載以太網和有線電視業務。
EOC局端CBAT又由主處理器和若干CLT(Cable Line Terminal,同軸電纜線路終端)組成,CLT和CNU之間通過MME報文進行通信,主處理器也通過MME報文實現對CLT和CNU的配置、維護和管理,主要功能包括CLT上下線、CNU上下線、讀取CNU的HFID(Human FriendlyIdentifier,用于識別CNU設備類型的字段)、CNU的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用戶-網絡接口)的配置和狀態查詢、重啟CNU和CNU軟件升級等。
EOC局端CBAT對CNU進行管理會耗費一定的CPU和內存資源,隨著CNU個數的規模增長,無論是CLT還是主處理器,都會帶來極大的性能處理要求,EOC局端CBAT能否滿足要求必須通過測試進行驗證,因此涉及到復雜測試環境的搭建問題。實際測試環境下,想要測試EOC局端CBAT的最大接入能力,必須準備多個CLT和足夠多的CNU用于測試,導致測試環境的搭建和維護都具有一定的難度。
有鑒于此,急需提供一種能夠降低EOC局端CBAT接入能力測試難度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降低EOC局端CBAT接入能力的測試難度。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對EOC局端設備進行性能測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通過仿真軟件仿真預設數目的CLT,并在預設數目CLT下分別配置預設數目CNU的MAC地址和HFID;
EOC局端主處理器向仿真軟件依次獲取各個CLT的MAC地址、各個CLT下掛的各個CNU的MAC地址以及各個CNU的HFID,仿真軟件依次回應界面上各個CLT的MAC地址、各個CNU的MAC地址以及各個CNU的HFID;
EOC局端主處理器根據獲取到的不同HFID,向仿真的各個CNU下發不同的配置報文,仿真軟件解析各個CNU的配置報文,顯示配置信息并回應配置結果。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
通過所述仿真軟件在預設數目CLT下分別配置預設數目CNU的MAC地址和HFID,單個或批量增加所述CNU,所述CNU單個或批量上線;或
通過所述仿真軟件刪除預設數目CLT下預設數目CNU的MAC地址和HFID,單個或批量刪除所述CNU,所述CNU單個或批量下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2268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