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加工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22668.1 | 申請日: | 2016-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3363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瑞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電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6D5/00 | 分類號: | B26D5/00;B30B15/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國 |
| 地址: | 中國臺灣宜蘭***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工 設備 | ||
一種加工設備。此加工設備包含工作臺、加工模塊、壓臺以及伺服動力系統。工作臺配置以供待加工物件放置。加工模塊設置以便于對待加工物件加工。壓臺設置在工作臺的一側。伺服動力系統與壓臺連接,且配置以驅動壓臺對加工模塊施加作用力來加工待加工物件。伺服動力系統包含控制界面、馬達控制器以及伺服馬達。控制界面配置以輸出作用力信號。馬達控制器與控制界面信號連接,且配置以接收控制界面輸出的作用力信號,并根據此作用力信號來調整壓臺所施加的作用力。伺服馬達與馬達控制器電性連接,且配置以提供伺服動力系統的能量。本加工設備透過控制界面直接設定壓臺的作用力,因此作用力不受工作行程、加工模塊尺寸的影響,可避免加工不完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加工設備,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裁剪或壓合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具大工作面積與大出力特點的裁剪或壓合設備已廣泛地應用在成衣業、皮包業、沙發業、制鞋業、包裝業、紙制品業、合板工廠與橡塑膠等產業。
一般的裁剪或壓合設備10,如圖1所示,主要是由工作臺12、壓臺16、動力馬達(未繪示)、液壓系統(未繪示)與行程調變機構18所構成。工作臺12可供放置欲裁剪或壓合的物件,例如皮件、布料、紙板或合板等。壓臺16則設置在工作臺12的上方或左右方,且壓臺16可被驅動地朝下方或由左右兩邊朝工作臺12的方向往復移動。液壓系統的一端與壓臺16連接,另一端則與動力馬達連接。動力馬達驅動液壓系統,液壓系統受到動力馬達的驅動后,轉而驅動壓臺16作動。行程調變機構18設置在機臺上,通過調整行程調變機構18,可控制壓臺16朝工作臺12的工作行程的大小,達到不同加工模塊14,如刀具模塊與不同待加工物件的需求。
在這樣的加工設備中,為了配合不同加工模塊14與不同待加工材料的需求,一般裁剪或壓合設備10是透過調整壓臺16到工作臺12的工作行程所產生的作用力,來控制待加工材料是否可加工完全。
當工作人員變更加工模塊14時,因原先設定的工作行程所產生的作用力,相對于新的加工模塊14有可能過大或不足,此時,工作人員需要透過多次手動調整機臺上的行程調變機構18,方能使壓臺16到工作臺12的行程產生的作用力,符合待加工材料與加工模塊14的需求。而這樣的調整方式繁瑣又費時,不具經濟效益。
然而,由于通常不只一個工作人員使用加工設備,且二次相鄰的工作程序也可能相隔一段時間,因此常導致目前使用此加工設備的工作人員無法確定此加工設備的行程設定現況。舉例而言,工作人員可能無法確定先前加工的材料或加工模塊14為何,或者壓臺16到工作臺12的行程止于何處。這樣的情況會導致目前使用此加工設備的工作人員需要透過多次手動調整機臺上的行程調變機構18,方能使壓臺16到工作臺12的行程符合待加工料件與加工模塊14的需求。而這樣的調整方式繁瑣又費時,不具經濟效益。
此外,使用此加工設備時,有時雖然壓臺16到工作臺12的行程足夠使加工模塊14可抵住甚至超過工作臺12的頂面,但若作用力道不足,很可能因待加工的材料有彈性或有韌性,而導致待加工材料加工不完全。
工作人員使用相同加工模塊14、布料加工時,經常遇到工作臺12不平穩,導致在同一個工作行程下,有些布料可以完整的加工,有些布料可能加工不完全。這種情況下,工作人員需多次手動調整機臺上的行程調變機構18加長工作行程,增大作用力,讓每次加工成功,但這容易使加工模塊14、工作臺12磨損,壽命減少,并且更耗電。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提供一種加工設備,其是透過控制作用力的方式,來控制工作程序,如此可避免因作用力不足所造成的加工不完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加工設備,其可透過鍵盤搭配顯示器、條碼機裝置(一維或二維以上)、觸控屏幕、無線通信或可攜式裝置等操作界面,直接設定作用力,而無需如已知技術要透過行程調變機構來進行工作行程的調整。因此,本加工設備具有可量化機臺的作用力、機構簡化、操作容易、作用力不受工作行程、加工模塊尺寸的影響等優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電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灣電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2266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