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地下空間圍巖頂板災害非接觸磁致伸縮實時監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21128.1 | 申請日: | 2016-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3652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7/24 | 分類號: | G01B7/24 |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專利代理事務所 37223 | 代理人: | 孫愛華 |
| 地址: | 255086 山東省淄博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下 空間 圍巖 頂板 災害 接觸 伸縮 實時 監測 方法 | ||
1.地下空間圍巖頂板災害非接觸磁致伸縮實時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計算機、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以及聲光報警裝置,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安裝在頂板圍巖(1)中,包括測桿(5)、磁環(3)以及傳感器本體(7),傳感器本體(7)與主控計算機連接,主控計算機與聲光報警裝置相連,
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在頂板圍巖(1)的監測位置進行開孔,由外而內依次形成測桿安裝孔(6)和測桿延伸孔(2);
步驟2,在磁環(3)的內側面上涂膠,然后將磁環(3)送入測桿安裝孔(6)內,并固定在測桿延伸孔(2)和測桿安裝孔(6)的交界處;
步驟3,將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的測桿(5)裝入測桿安裝孔(6)內,測桿(5)穿過磁環(3)伸入測桿延伸孔(2)內,將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的傳感器本體(7)固定在測桿安裝孔(6)的開口處;
步驟4,將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的傳感器本體(7)與供電電源相連;
步驟5,完成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與主控計算機的通信連接以及主控計算機與聲光報警裝置之間的通信連接;
步驟6,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將監測到的數據送入主控計算機,主控計算機通過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送入的由磁環(3)與測桿(5)測定的位移數據對頂板圍巖(1)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
步驟7,主控計算機通過對由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監測到的頂板圍巖(1)的位移數據的實時分析,得到位移值及位移的變化規律,判斷其是否超過設定的閾值或符合設定的前兆模式,如果超過設定的閾值或符合設定的前兆模式,執行步驟8并同時返回步驟6;如果未超過設定的閾值同時不符合設定的前兆模式,返回步驟6;
步驟8,主控計算機控制聲光報警裝置進行報警;
在步驟2中,所述的磁環(3)首先裝入磁環固定盤(4)內,并通過固定安裝桿將磁環固定盤(4)以及磁環(3)同時裝入測桿安裝孔(6)內;
所述的磁環固定盤(4)包括固定盤本體(10)以及開設在固定盤本體(10)上方與磁環(3)配合的安裝槽(12),在安裝槽(12)的中心位置開設有安裝孔(11),在固定盤本體(10)的外圈還設置有與測桿安裝孔(6)緊密接觸的彈性外套(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空間圍巖頂板災害非接觸磁致伸縮實時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測桿延伸孔(2)的直徑小于磁環(3)的外徑和測桿安裝孔(6)的直徑并與測桿安裝孔(6)同心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空間圍巖頂板災害非接觸磁致伸縮實時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槽(12)的深度小于所述磁環(3)的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空間圍巖頂板災害非接觸磁致伸縮實時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孔(11)的直徑大于測桿(5)直徑且小于所述磁環(3)中部開孔的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空間圍巖頂板災害非接觸磁致伸縮實時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安裝桿包括手持桿(15),在手持桿(15)的頂端同心固定有托盤(14),在托盤(14)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同軸設置有與所述的磁環固定盤(4)配合安裝的定位柱(1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空間圍巖頂板災害非接觸磁致伸縮實時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柱(13)的外周圈設置有外螺紋,與開設在磁環固定盤(4)中心位置的安裝孔(11)內周圈內螺紋相配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空間圍巖頂板災害非接觸磁致伸縮實時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驟2中,在磁環(3)的內側面上涂膠之前,首先對測桿延伸孔(2)和測桿安裝孔(6)進行灰塵清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理工大學,未經山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2112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儲物盒(1702B093)
- 下一篇:標貼(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