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業務下沉處理系統和中間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20972.2 | 申請日: | 2016-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7610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濤;陳丹;王克冬;吳小炎;王春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劉廣達 |
| 地址: | 100093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業務 下沉 處理 系統 中間件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業務下沉處理系統和中間件,該系統包括客戶端、業務端和服務端,所述業務端用于承載客戶端的業務模型和業務處理,處于客戶端和服務端之間,用于向服務端調用數據源數據,并根據客戶端訂閱數據向客戶端推送聚合數據;所述服務端包括一個或多個數據源,用于向業務端提供數據。本發明能夠降低開發維護難度,減少客戶端的運算壓力,保障客戶端的穩定性,提升客戶端呈現速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業務下沉處理系統和中間件。
背景技術
傳統的業務處理一般采用兩層結構的客戶端/服務端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客戶端101和服務端102,所述客戶端101包括能夠呈現不同視圖1011(例如視圖A、視圖B、視圖C等)的處理單元1012,處理單元1012中包括業務模型管理單元1013和業務運算單元1014,其能夠根據不同的數據源對數據進行運算處理后進行呈現;所述服務端102能夠向上提供不同類型數據源1015,例如圖1中所示的數據源A、數據源B、數據源C、數據源D。
而基于中間件服務或者協議的客戶端和服務端服務系統,例如使用ICE、CORBA等技術,其使用中間件技術的系統,刨除采用中間件的必要原因,其技術方案主要還是提供中間件通訊轉發功能,將服務端采集到的數據,直接通過中間件服務或協議傳輸給客戶端,客戶端利用中間件服務獲取到服務端數據后,經過業務模型管理和業務運算處理后,將模型數據用展現技術在客戶端進行呈現。
由此可見,傳統基于中間件的服務端(或者服務器)往往關注在數據的攥取上,而客戶端(或者客戶機)只是利用中間件從服務端得到數據后,進行自行加工過濾。這就使得客戶端實現的重點,除了展現上的設計實現外,還必須兼顧業務模型的管理和業務數據的處理和運算,造成了客戶端處大量業務匯聚、業務處理復雜、數據延遲大,而每一條數據都需要客戶端進行整理和運算,使得客戶端的代碼混亂,實現和維護上有較高的難度和復雜度;而且,客戶端數據沒有緩存機制,出現斷鏈接后,數據需要重新從服務端攥取,使得用戶感知和體驗較差。
因此,上述兩層結構的傳統客戶端/服務端結構以及這種使用中間件服務的系統,其客戶端處理數據的能力極其低下,展現數據效率低,不能滿足現在日益增長的數據量處理要求,并發處理能力低,帶來的影響也非常明顯?;诖?,如何降低開發維護難度,減少客戶端的運算壓力,保障客戶端的穩定性,提升客戶端展現速度,提升用戶感知體驗是每一個依賴中間件服務的系統所必須要考慮和解決的事情。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而實現的改進方案。為了提高客戶端的處理速度、保障客戶端的穩定性、減少客戶端的運算壓力,通過分離客戶端中所有與業務模型和業務運算相關的處理,使得客戶端的業務處理下沉到中間件中,實現客戶端中呈現數據與業務數據的松耦合。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業務下沉處理系統,所述系統包括客戶端、業務端和服務端。
所述客戶端,與業務端對接,用于向業務端發送訂閱請求,所述訂閱請求包括業務模型類型,并將返回的與所述業務模型類型相關的聚合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
所述業務端,與客戶端和服務端連接,包括一個或多個業務處理單元,用于接收客戶端的訂閱請求,對請求的業務模型進行業務處理,向服務端調用相關的數據源數據,形成聚合數據;向客戶端推送聚合數據;
所述服務端,與業務端連接,包括一個或多個數據源,用于向業務端提供數據。
進一步地,所述業務處理單元包括業務模型管理單元和業務運算單元。
所述業務模型管理單元用于承載客戶端的業務模型管理,用于更新和管理業務模型;
所述業務運算單元用于接收客戶端對業務模型數據的訂閱,進行計算處理和緩存,得到所訂閱業務的聚合數據并用于向客戶端推送。
進一步地,所述業務處理單元包括業務模型管理單元、聚合器、訂閱管理單元、數據緩存單元以及聚合業務接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209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