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段線路縱聯方向保護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19428.6 | 申請日: | 2016-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8869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柱揆;曹敏;胡凡君;董濤;許守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B10/032 | 分類號: | H04B10/032;H04B10/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長明;許偉群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線路 方向 保護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段線路縱聯方向保護系統及方法。所述多段線路包括:主變電站、數個從變電站,以及連接于主變電站與從變電站之間的輸電線路,所述系統包括:保護主機、保護從機、光線路終端、光網絡單元及光纖;保護主機及光線路終端設于所述主變電站內;保護從機及光網絡單元設于從變電站內;保護主機通過光線路終端與光纖連接;保護從機通過光網絡單元與光纖連接。本發明利用以太網無源光網絡的點對點通信的快速穩定的延時特性及網絡可擴展性,一個光線路終端可以通過無源分光器和多個光網絡單元之間進行通信,可靈活擴展多端線路縱聯方向保護從機個數,實現多端輸電線路的縱聯方向保護,實現裝置的遠端配置和信息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段線路縱聯方向保護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推進,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緊張,輸電廊道和開關站選址日益困難,城市電網規劃建設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T線路、甚至出現了多段T接(π接)線路。對應日益復雜的接線方式,線路保護特別是主保護需重新配置。
線路縱聯保護是當線路發生故障時,使兩側開關同時快速跳閘的一種保護裝置,是線路的主保護。縱聯方向保護是比較線路兩端各自看到的故障方向,以判斷是線路內部故障還是外部故障。如果以被保護線路內部故障時看到的故障方向為正方向,則當被保護線路外部故障時,總有一側看到的是反方向。
對于傳統雙端線路,其主保護通常配置差動保護或縱聯方向保護。傳統縱聯方向保護通常采用載波通道或光纖通道作為通信通道。由于載波通道抗干擾能力較差,有逐步被光纖通道取代的趨勢。但通常由于光纖通道采用點對點的方式,若用于多端線路,其可擴展性相對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段線路縱聯方向保護系統及方法,解決多段線路縱聯方向保護擴展性差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多段線路縱聯方向保護系統,所述多段線路包括:設有主母線和主斷路器的主變電站、設有從母線和從斷路器的數個從變電站,以及連接于所述主變電站與所述從變電站之間的輸電線路,所述系統包括:保護主機、保護從機、光線路終端、光網絡單元及光纖;
所述保護主機及所述光線路終端設于所述主變電站內;
所述保護從機及所述光網絡單元設于所述從變電站內;
所述保護主機通過所述光線路終端與所述光纖連接;
所述保護從機通過所述光網絡單元與所述光纖連接;
所述光纖由一根纖芯構成。
所述保護主機用于根據所述主母線獲取第一故障方向判別結果;接收第二故障方向判別結果;根據所述第一故障方向判別結果和所述第二故障方向判別結果判斷所述多段線路是否發生故障;如果所述多段線路發生故障,則所述保護主機發出所述主斷路器及所述從斷路器的跳閘信號;
所述保護從機用于根據所述從母線同步獲取所述第二故障方向判別結果。
進一步地,所述的多段線路縱聯方向保護系統中,所述光線路終端和所述光網絡單元只傳輸商用數據。
進一步地,所述的多段線路縱聯方向保護系統中,所述光線路終端和所述光網絡單元由專用芯片或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構成。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多段線路縱聯方向保護方法,用于上述多段線路縱聯方向保護系統,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所述保護主機根據主母線獲取第一故障方向判別結果;
所述保護主機接收第二故障方向判別結果,所述第二故障方向判別結果是所述保護從機根據所述從母線同步獲取的;
所述保護主機根據所述第一故障方向判別結果和所述第二故障方向判別結果判斷所述多段線路是否發生故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942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