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阻隔性納米粒子增強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薄膜制備方法及產品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19234.6 | 申請日: | 2016-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3356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毛龍;劉躍軍;吳慧青;姚進;鄭思潔;劉靜怡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8L67/04 | 分類號: | C08L67/04;C08K9/10;C08K3/26;C08J5/18;C08G63/08;C08G63/16;C08G63/78;C08G63/85 |
| 代理公司: | 廈門智慧呈睿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 |
| 地址: | 3610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阻隔 納米 粒子 增強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復合 薄膜 制備 方法 產品 | ||
1.一種高阻隔性納米粒子增強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薄膜制備方法,其步驟包括:
S1將丁二酸、1,4-丁二醇和催化劑Ti(OBu)4加入四口燒瓶中,其中丁二酸和1,4-丁二醇的量的比例為1:1.01-1:1.05;對四口燒瓶抽真空,通氮氣,反復操作若干次,保證反應環境為惰性氛圍;由室溫升溫至200-210℃,在恒定氮氣流保護下恒溫反應2-4h,完成酯化反應;
S2將溫度繼續升至230-240℃,進行減壓縮聚,反應2-3h;撤掉真空,通入氮氣,降溫至室溫;
S3將S2中得到的產物用氯仿溶解,在無水乙醇中沉淀,將得到的白色固體置于真空干燥箱中,60℃干燥24h,即得到PBS;
S4將S3中得到的PBS加入三口燒瓶中,在氮氣保護下由室溫升溫至130-180℃;待PBS完全融化后,加入ε-CL攪拌均勻,ε-CL與PBS的質量比為0.21:1-1.05:1,再加入催化劑Sn(Oct)2,反應6-8h;
S5將S4中得到的粘稠狀聚合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過濾、洗滌后除去雜質,在冰己烷中沉淀,洗滌除去未反應完的單體,置于真空干燥箱中,40℃干燥24h,即得到PCL-PBS-PCL;
S6將LDHs和ε-CL加入三口燒瓶中,LDHs的質量濃度為1-10wt%,超聲30min,升溫至100-140℃,加入催化劑辛酸亞錫,在氮氣保護下反應24h;
S7將S6中得到的粘稠狀聚合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過濾、洗滌后除去雜質,在冰己烷中沉淀,洗滌除去未反應完的單體,置于真空干燥箱中,40℃干燥24h,即得到LDHs-g-PCL;
S8將S5中得到的PCL-PBS-PCL和S6中得到的LDHs-g-PCL在40-80℃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LDHs-g-PCL的質量濃度為10-50wt%,升溫至60-80℃,攪拌30min,轉移到超聲波清洗器中超聲10min;
S9將S8中得到的混合液轉移到已經調整至水平的聚四氟乙烯模具中,50-80℃干燥成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性納米粒子增強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薄膜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DHs為納米MgAl-CO3LDH或MgAlZn-CO3LDHs。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阻隔性納米粒子增強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薄膜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S8中LDHs-g-PCL與PCL-PBS-PCL的總質量與二甲基甲酰胺的體積之比范圍為1g:8ml-1g:15ml。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阻隔性納米粒子增強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薄膜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對四口燒瓶抽真空,通氮氣,反復操作次數為3次,溫度為200℃,反應時間為2.5h;S2中溫度為230℃,縮聚反應時間為3h。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阻隔性納米粒子增強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薄膜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溫度為160-170℃,加入催化劑后的反應時間為6h。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阻隔性納米粒子增強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薄膜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溫度為110-120℃。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阻隔性納米粒子增強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薄膜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S8中的溶解溫度為40-50℃,攪拌溫度為60-70℃。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阻隔性納米粒子增強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薄膜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S9中干燥成膜的溫度為60-70℃。
9.一種高阻隔性納米粒子增強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制備方法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理工學院,未經廈門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923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