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土石壩壩體裂縫的修復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018999.8 | 申請日: | 2016-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847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余挺;葉發(fā)明;楊星;何蘭;冉從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16 | 分類號: | E02B3/16;E02D3/12;E02D15/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許澤偉 |
| 地址: | 610072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壩體裂縫 修復 高聚物注漿 高聚物 復合體 土石壩 水利水電工程 擴散 膨脹 變形能力 聚合反應 抗拉性能 水位變化 柔性體 膠結 填滿 土體 注漿 養(yǎng)護 體內 | ||
本發(fā)明屬于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工期短且修復效果好的土石壩壩體裂縫的修復方法。該修復方法,首先通過對壩體裂縫進行高聚物注漿,利用高聚物漿液發(fā)生聚合反應后體積迅速膨脹并擴散的特性,使其在膨脹和擴散過程中,將壩體裂縫和壩體裂縫周圍土體內的孔隙填滿;然后,通過在壩體裂縫兩側進行高聚物注漿,使壩體裂縫周圍一定范圍內的土體和高聚物膠結在一起形成高聚物注漿復合體,完成對壩體裂縫的修復。因為是采用高聚物進行注漿,所以無需養(yǎng)護,極大地縮短了工期,修復快捷;所形成的高聚物注漿復合體是柔性體,抗拉性能高,適應變形能力強,能夠避免因水位變化等原因導致壩體裂縫再次開裂,修復效果好。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土石壩壩體裂縫的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土石壩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廣泛采用的一種壩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共建成15m以上的大壩18595座,其中土石壩占總數(shù)的93%。壩體裂縫是土石壩常見隱患和主要破壞類型之一,在我國大型水庫大壩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中,屬于土石壩裂縫方面的約占39%。由于壩體裂縫的存在與發(fā)展,水庫必須處于低水位狀態(tài)運行,無法充分發(fā)揮水庫的綜合效益,問題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潰壩等災難性后果。
處理土石壩壩體裂縫的工程措施一般有開挖回填和灌漿處理。開挖回填會破壞壩體結構,新回填土層和新老土層結合面可能會成為壩體新的薄弱部位。當裂縫較深時,由于開挖回填的工程量大,此方法不再適用。采用灌漿處理裂縫時,漿液要有足夠的流動度,以保證進漿效果,且要求漿液凝固后體積收縮小,能與壩體緊密結合,以達到灌漿后的整體性。
目前,多采用松質黏土摻入水泥配置漿液,黏土需經振搗、過篩,濾去粗顆粒,加水攪拌均勻,不僅工序復雜,且由于漿液是懸濁液,易產生離析和沉淀。為增加漿液流動性和減少凝固后體積收縮量,一般采取在漿液中加沙或加水玻璃的措施;但是,加沙后漿液又會產生沉淀現(xiàn)象,其均勻性和穩(wěn)定性均遭到破壞,而在漿液中加入水玻璃,其表面析水,流動性減少。而且,在注漿過程中要不停的攪拌,且漿液受溫度影響較大,一次不能配置太多,當溫度過高時,需要及時調整水量,以保證泥漿的流動度。另外,上述灌漿漿液凝結時間長、施工工期較長、效率低,且漿液屬于非膨脹性漿材,凝固后由于體積收縮又會產生新的裂縫,修復效果一般。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期短且修復效果好的土石壩壩體裂縫的修復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土石壩壩體裂縫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a、沿著壩體裂縫的走向在壩體裂縫處的壩體內每間隔0.2~2m布置一個縫內注漿孔;
b、在縫內注漿孔中設置注漿管,通過該注漿管向縫內注漿孔內注射高聚物,并使任意相鄰的兩個縫內注漿孔中注入的高聚物膠結在一起;
c、所有的縫內注漿孔注漿完成后,在壩體裂縫兩側的壩體內分別沿著壩體裂縫的走向每間隔0.2~2m布置一個縫外注漿孔;
d、在縫外注漿孔中設置注漿管,通過該注漿管向縫外注漿孔內注射高聚物,并使縫外注漿孔中注入的高聚物與縫內注漿孔中注入的高聚物膠結在一起形成高聚物注漿復合體,完成對壩體裂縫的修復。
進一步的是:步驟b中,沿著壩體裂縫的走向依次對縫內注漿孔進行高聚物注漿。
進一步的是:步驟b和步驟d中,在注射高聚物的同時,逐漸提升注漿管直至注漿完成。
進一步的是:步驟c中,將縫外注漿孔與縫內注漿孔錯位布置。
進一步的是:步驟a中,至少將縫內注漿孔鉆至壩體裂縫以下0.5m處。
進一步的是:步驟c中,至少將縫外注漿孔鉆至壩體裂縫以下0.5m處。
進一步的是:所述縫外注漿孔與壩體裂縫之間的距離為0.2~1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899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