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動力電池底托以及動力電池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14965.1 | 申請日: | 2016-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7506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8 |
| 發明(設計)人: | 曾毅;鄭衛鑫;朱建華;朱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10 | 分類號: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H01M10/6556 |
| 代理公司: | 深圳眾鼎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譚果林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冷管 托盤 底板 橫梁 動力電池 拆卸 底托 動力電池模組 子底板 側板 跨設 裝配 動力電池組 成品組裝 橫梁安裝 裝配效率 組裝效率 容納腔 拆離 鋪設 容納 分割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動力電池底托以及動力電池模組,其中,動力電池底托包括托盤以及安裝于所述托盤的液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包括底板和圍繞所述底板四周設置的側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側板共同形成用于容納動力電池組的容納腔,所述底板上至少設置有一條橫梁,所述橫梁將所述底板至少分割成兩塊子底板,所述液冷管至少鋪設于一個所述子底板上,且所述液冷管跨設于其經過的橫梁。通過液冷管跨設于其經過的橫梁,無需先將液冷管裝配到托盤后,再將橫梁安裝到托盤,提高液冷管裝配到托盤的裝配效率,特別是有利于成品組裝階的組裝效率,而在拆卸液冷管時,也無需待橫梁從托盤拆離后才能將液冷管拆卸下,從而提高液冷管的拆卸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動汽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動力電池底托以及動力電池模組。
背景技術
在電動汽車中,動力電池底托,用于承托動力電池組,包括托盤以及安裝于托盤的液冷管。其中,為了加強托盤的支撐載荷,托盤中設有橫梁,而液冷管也在托盤中鋪設,橫梁需開設有供液冷管穿過的穿孔,這樣,在動力電池底托的裝配工藝中,需要將液冷管裝配到盤體后,才能將橫梁安裝到盤體,這導致液冷管的裝配較為費時,也即是存在液冷管裝配效率低的問題,而進行裝配液冷管時,往往已經是成品組裝階,不利于成品組裝效率,且在成品組裝階,單位時間成本較高,不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此外,當液冷管需要更換時,基于上述結構,需要將盤體與橫梁拆卸之后,才能夠將液冷管取出,這導致液冷管的拆卸較為費時,也即是存在液冷管還存在拆卸效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動力電池底托,其旨在解決液冷管的裝配和拆卸存在效率低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動力電池底托,用于承托動力電池組,包括托盤以及安裝于所述托盤的液冷管,所述托盤包括底板和圍繞所述底板四周設置的側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側板共同形成用于容納動力電池組的容納腔,所述底板上至少設置有一條橫梁,各所述橫梁共同將所述底板至少分割成兩塊子底板,所述液冷管至少鋪設于一個所述子底板上,且所述液冷管跨設于其經過的橫梁。
可選地,所述液冷管包括進液管、出液管、貼合管以及用于連接所述進液管、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貼合管的連接管組,所述連接管組跨設于其經過的橫梁,至少兩所述子底板鋪設有所述貼合管。
可選地,所述連接管組包括連接所述進液管和所述貼合管的第一連接管、連接兩所述貼合管的第二連接管以及連接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貼合管的第三連接管,所述第一連接管、所述第二連接管和所述第三連接管均跨設于其經過的橫梁,所述第二連接管至少設有一條。
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管、所述第二連接管和所述第三連接管貼合布置于所述側板內側壁。
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管、所述第二連接管和所述第三連接管的高度均低于所述側板的高度。
可選地,所述進液管、所述出液管、所述貼合管、所述第一連接管、所述第二連接管和所述第三連接管一體設置。
可選地,所述連接管組包括兩條匯流管,一所述匯流管與所述進液管連通,另一所述匯流管與所述出液管連通,兩所述匯流管跨設于各自所經過的橫梁,至少兩所述貼合管的兩端均分別與兩所述匯流管連通。
可選地,所述連接管組還包括用于連接兩所述貼合管的第四連接管,所述第四連接管跨設于其經過的橫梁,所述第四連接管至少設有一條。
可選地,兩相對設置的所述側板中,一所述側板的內壁面緊貼有一所述匯流管,另一所述側板的內壁面緊貼有另一所述匯流管。
可選地,所述貼合管的布置路徑迂回彎曲設置。
可選地,所述進液管貼合布置于所述側板內側壁或沿所述側板內側壁延伸出所述容納腔;
和/或,所述出液管貼合布置于所述側板內側壁或沿所述側板內側壁延伸出所述容納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496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