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14905.X | 申請日: | 2016-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55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楷翰;陳昱霖;余欣圓 | 申請(專利權)人: | 泉州師范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C02F3/30;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陳雪瑩 |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河道 快速 凈化 生態 循環 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河道快速凈化生態循環工藝,在河道中釋放絮凝劑,利用安裝在河道兩岸的微湍流捕捉設備對含有污染物和礦物的絮凝物進行收集,在兼氧或好氧氣氛下收集后的絮凝物進行干燥,將干燥后的絮凝物用于生態綠化或者作物種植。本發明的方案形成了小型河道凈化——捕捉沉積物用于種植業資源化的水——土耦合生態工程循環工藝,利用絮凝體捕捉零件在水體中捕捉有機污染物和礦物,可轉移上岸進行微生物好氧發酵及作為植物種植基質,必要時在消耗掉被捕捉物質后,仍可回用水體,從而實現了水治理——污泥資源化的循環。本發明的方案固定投資相當廉價,不需要專門管理,且利用污泥用于生態綠化和作物種植,在非工業城市、農村等工業污染少的地方相當實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河道快速凈化生態循環工藝。
背景技術
農村河道通常因排污管網難以涵蓋,導致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直接進入水系,導致嚴重的水系源頭污染。
在申請公布號CN 102001783A,名稱為“復合式農村污水處理工藝及系統”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中,公開了一種復合式農村污水處理工藝,其處理工藝步驟如下:1)廢水經高效厭氧反應處理:廢水由格柵井經沉砂池預處理后,在高效厭氧池中高效厭氧反應處理,即在高效厭氧反應器中經水解酸化菌的分解、水解和酸化作用,逐步分解成有機酸、醇小分子有機物,然后由產甲烷菌進一步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2)多填料生物過濾處理:高效厭氧反應處理后的廢水,在泵的提升作用下,由噴淋系統進入多填料生物滴濾池進行處理,池中多生物填料起到降解有機污染物和脫氧除磷的作用;3)人工濕地凈化處理:多填料生物過濾處理后的廢水進入二沉池去除懸浮物、脫落的生物膜以及菌膠團物質使出水得到澄清,然后進入人工濕地進一步凈化處理。
在申請公布號CN 105461165A,名稱為“一種農村生活污水組合式生態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與應用”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中,公開了一種農村生活污水組合式生態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污水收集管網、調節池、高級生物接觸氧化池、高效生物濾池和人工濕地;其中,所述的高級生物接觸氧化池包括第一反應區和第二反應區,第一反應區和第二反應區采用跌水形式連接;第一反應區和污水收集管網連接;第二反應區和高效生物濾池連接。
目前主要是大量使用小型污水處理站、濕地等方法處理,這些方法技 術上是可行的,但經濟與管理上可行性很小,據調查主要存在問題如下:
1.污水處理量一般在500噸/天一下,藥劑費用一般在0.5元/噸,電費在0.2元/噸,即物料消耗約350元/天,與相應的一班2人人工費用比較下,達不到規模效益,設備維護難,導致污水站難以長期運行。
2.濕地不需要較高的人工費用,但由于農村地區垃圾和地表徑流攜帶物較多,淤塞嚴重且清理時需要高技術和機械輔助,普遍存在濕地2-3年后失修廢棄問題,尤其以潛流濕地類型最為嚴重。
3.污水處理站造價一般在1噸2千元,濕地1噸500元但占地大,土地滲濾系統廉價但占地巨大。
也就是說:農村污水處理現有方法存在管理、資金和人力短板。與此同時,農村土地生態保護問題嚴重:土地污染較為嚴重,生態農作物獲得難度大;水土流失較為嚴重,邊坡、山地等的生態護坡缺乏,比較集中的焦點在美麗鄉村構建中。美麗鄉村通常以生態化景觀與生態化農牧產出為經濟支撐,但目前技術上普遍難以保障青山綠水,往往只通過大量投資與削減人口密度來保障,難以長期支撐。
在現有河道治理中,常有直接投放絮凝劑的辦法,如G20時期河道應急處理。但這種方法絮凝劑沉底、沖散等問題嚴重,污染物并未有效脫離水體,加大了底泥的負荷,理論上并不適用。
鑒于此,本發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便于管理維護、能夠實現資源循環利的河道快速凈化生態循環工藝。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泉州師范學院,未經泉州師范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490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康復訓練機器人
- 下一篇:基于區塊鏈的商品信息保存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