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桑黃顆粒菌種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14797.6 | 申請日: | 2016-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582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23 |
| 發明(設計)人: | 田雪梅;張國利;王光遠;趙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N1/38;C12N11/02;A01G18/4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張菡 |
| 地址: | 266109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顆粒菌種 制備 激發子 真菌 谷物 培養基質 帶殼 桑黃 菌種 食用菌栽培技術 菌種活力 桑黃菌絲 混合物 蔗糖 胞外酶 石膏粉 熟化 接種 生長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桑黃顆粒菌種的制備方法,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本發明的方法,以石膏粉、蔗糖、真菌激發子與熟化谷物的混合物作為培養基質;其特殊之處在于:采用帶殼或帶皮谷物作為顆粒菌種培養基質的主要材料,添加有真菌激發子。采用帶殼或帶皮谷物作為顆粒菌種的主要材料,營養豐富全面,可滿足桑黃菌絲生長的需求,菌種活力強,接種后萌發點多,能縮短培養時間。相對沒有添加真菌激發子的制備方法,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培養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采用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所獲得的菌種胞外酶的活性明顯提高,所得菌種的活性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桑黃顆粒菌種的制備方法,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桑黃
菌種作為桑黃人工栽培生產中的重要一環,至關重要。傳統的原種、栽培種培養基材料多以木屑、棉籽殼等材料為主,采用塑料袋、大口罐頭瓶或小口鹽水瓶等進行封裝。該類菌種生產方式,通常存在接種效率低,生長周期長,長滿菌絲后結成塊狀,使用時不易將其搗碎,轉接栽培種速度慢,搗碎后的菌種塊也常因菌絲部分受損而影響定植速度和吃料效果,以及培養過程中因密封不嚴或通氣過小等造成雜菌污染及菌絲缺氧、生長受抑制等情況發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培養周期短、菌種活力強的桑黃菌種制備方法。
技術方案
一種桑黃顆粒菌種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準備原料:帶殼/帶皮谷物、石膏粉、蔗糖和真菌激發子;其中,帶殼谷物96-98%、石膏粉1-2%、蔗糖1-2%,三者的總量為100%,所述%為質量百分數;真菌激發子的質量為帶殼谷物、石膏粉和蔗糖總質量的0.001-0.002%;
二、帶殼谷物在水中浸泡至吸水充足,然后煮制至無白心時撈出、瀝干表面水分,得熟化谷物;
三、將石膏粉、蔗糖、真菌激發子與熟化谷物混合,得培養基質;
四、將培養基質置于培養容器,然后滅菌;所述培養基質占培養容器體積的三分之二;
五、將桑黃液體菌種接種于培養容器中的培養基質,于25-30℃恒溫、避光、靜置培養至菌絲充滿培養容器,即得桑黃顆粒菌種;
所述真菌激發子,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10g菌株菌絲體用200-400mL質量濃度為70%乙醇浸泡24h后,5000r/min離心20-30min,收集殘渣;
(2)向步驟(1)收集的殘渣中加入100-200mL蒸餾水,100℃提取1-2h,5000r/min離心20-30min,分別收集上清液、殘渣;
(3)步驟(2)收集的殘渣按步驟(2)的方法重復1次;
(4)合并步驟(2)和(3)收集的上清液,加入800-1600mL的質量濃度為95%乙醇醇沉24h,5000r/min離心30min后收集沉淀;所得沉淀即為真菌激發子;
所述菌株為T型異擔子菌或薄多年臥孔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農業大學,未經青島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479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