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易去固體污的紡織品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13663.2 | 申請日: | 2016-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710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5 |
| 發明(設計)人: | 黃潔;梁海燕;符曄;二宮有希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5/00 | 分類號: | D06M15/00;D06M13/238;D06M101/34;D06M101/06;D06M101/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009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紡織品 高分子化合物 陰離子性樹脂 單纖維表面 芳香族類 易去污性 磺酸基 樹脂膜 易去污 羧基 附著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易去固體污的紡織品。該紡織品的單纖維表面附著有陰離子性樹脂膜,對固體污的易去污性為4級以上,其中樹脂膜的主要成分為帶磺酸基或羧基的芳香族類高分子化合物。本發明的紡織品易去污效果優越,應用廣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易去污后整理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易去固體污漬的紡織品。
背景技術
服裝在穿著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沾染上液體及固體之類的污漬,一般會通過后整理加工對紡織品進行三防和易去污整理以實現不易沾污和易去污的目的。但目前這些后整理加工主要是通過降低紡織品在空氣中的表面張力使得液體污漬難以進入纖維間,提高織物穿著時的防污性,洗滌時粘附在織物表面的少量污漬更易去除,然而固體污漬會因擠壓摩擦進入到纖維間或纖維內部,跟紡織品的表面張力無關,因此這些后整理加工對固體污漬的易去污效果并不是很好。
人們對固體污漬的去除性也進行了很多研究,如專利文獻CN103174033A中公開了一種易去污紡織品,采用親水性聚酯樹脂、羧甲基纖維素鈉以及形態安定劑對滌棉紡織品進行加工,利用羧甲基纖維素鈉中鈉鹽的親水性及鎖水性,提高了纖維與洗滌劑間的親和性;而且羧甲基纖維素鈉在洗滌時會發生膨潤,可以將纖維表面覆蓋的襟污推離纖維表面,獲得較佳的易去污性,但羧甲基纖維素鈉在使用時需要進行預溶解,溶解不充分的話會影響效果,增加了工藝難度,不利用于實際生產。又如專利文獻CN103132326A公開了一種易去污滌綸紡織品,先用親水樹脂進行前處理再用吸水拒油劑對滌綸類紡織品進行加工,在單纖維表面形成特定的吸水拒油樹脂膜,獲得了優越的(固體油污)易去污性,但是二段加工方法復雜,而且采用的是含氟類吸水拒油樹脂,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一定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工方法簡單,成本低廉,且對固體污漬去污效果好的環境友好型紡織品。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本發明的紡織品,其單纖維表面附著有陰離子性樹脂膜,對固體污的易去污性為4級以上,其中樹脂膜的主要成分為帶磺酸基或羧基的芳香族類高分子化合物。
本發明通過使得紡織品單纖維的表面附著陰離子性樹脂膜,利用離子間的排斥性,提高了去污性;而樹脂膜中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的芳香族類高分子化合物,對固體污具有優越的去除效果,易去污性達到4級以上,與氟類加工品效果相當,無需采用氟類藥劑,解決了對環境和人體有害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固體污漬主要包括固體顆粒污(泥沙、塵土等),油性固體污(油脂、石蠟等),以及上述兩種污漬的混合體。其中油性固體污作為顆粒的載體和粘結劑使得沾污現象變得更為嚴重,如果油性固體污易于洗去的話,則固體顆粒污也就易于去除。
油性固體污的主要成分為脂肪酸甘油酯,洗滌時會水解成陰離子性脂肪酸。為了減弱污漬與紡織品之間的結合力,本發明考慮利用離子排斥作用,在紡織品的單纖維表面附著陰離子性樹脂膜。如果單纖維表面附著的樹脂膜是陽離子性(如聚氨酯類、有機硅類、季銨鹽類等)或非離子性(聚酯類、乙烯類等),就會失去離子間相互排斥的作用,油性固體污的去除效果較差。
前述陰離子性樹脂膜的主要成分為含磺酸基或羧基的芳香族類高分子化合物。芳香族類高分子化合物所形成的樹脂為平面線性結構,由于空間阻礙效應小,可以在單纖維表面形成一層均勻的致密薄膜,從而賦予紡織品較好的洗滌耐久性。其中的磺酸基具有強陰離子性,羧基為親水性基團,兩者的存在均可以減弱紡織品與固體污的結合,避免洗滌時已掉落污漬的再沾污,從而賦予紡織品一定的去污和防再沾污能力。
本發明的紡織品對固體污的易去污性為4級以上,有效解決了固體污難以去除的問題。
為了提高樹脂膜的穩定性、難降解性和洗滌耐久性,優選前述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為苯砜類高分子化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未經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36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