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區塊鏈的數據權益保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12149.7 | 申請日: | 2016-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0040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韓偉力;梁蛟;郭澤卿;何震瀛;王曉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4 | 分類號: | G06Q40/04;G06F21/31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陸飛;陸尤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區塊 數據 權益 保護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數據安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區塊鏈的數據權益保護方法。本發明的步驟為:擁有數據的使用者根據需要保護的數據權益來制定數據流通策略,并將這些流通策略編寫成智能合約,部署在區塊鏈系統上;其他使用者在進行數據流通前,作為數據受讓方用戶需使用身份信息與相關數據流通屬性調用該智能合約,由智能合約根據既定的數據流通策略自動給出流通申請的批準結果:如果允許流通則將動態流通授權碼返回給受讓方用戶;否則返回申請失敗。本發明是區塊鏈系統的一個應用,去除了數據權益保護過程中對第三方權威機構的依賴,保證了數據擁有者所制訂的數據流通策略不會被惡意更改,策略執行結果不會被人為操縱,為數據交易、數據開放共享等數據流通過程提供了公正、透明、可信的執行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數據安全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區塊鏈的數據權益保護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蓬勃發展,人類進入了大數據時代,越來越多的數據被產生和記錄。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日益成熟,市場對于數據流通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海量數據開始掛牌交易和開放共享。然而,由于數據本身的特殊性質和當前數據流通模式的限制,數據流通過程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數據權益的概念在數據流通過程中產生,數據權益保護需要由數據擁有者制定條款合約規定數據受讓方用戶的身份和對數據的流通、使用權限。具體為數據擁有者可制定一條或多條流通策略來保護其對數據的權益,如競方策略,指的是用戶A作為數據D的擁有者,將數據D用于流通時出于商業競爭的安全和利益考慮,限制數據D的受讓方用戶身份。再如,價格策略,指的是數據D的流通價格需在一定范圍內。數據權益的保護措施不當可能會導致各類權益糾紛和安全問題。目前這些數據流通策略是由一個流通雙方信任的第三方權威機構來監督和執行,以保護數據擁有者對數據的權益。然而,目前這種中心化的保護方法有很多弊端,除了整個執行過程復雜繁瑣外,還不夠公正透明,可能被人為操縱,且數據流通策略容易被篡改和錯誤解讀。因這種依賴第三方的數據權益保護方法存在著無可避免的缺陷,這些缺陷可能影響到數據流通健康有序的進行。
區塊鏈技術起源于2008年,由中本聰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提出,是數字貨幣比特幣的底層核心技術。區塊鏈系統是一個分布式數據庫,由系統參與者通過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來集體維護一個可靠的數據庫。采用節點共識算法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存儲和驗證數據,通過密碼學方法保證數據不可能被修改和偽造,通過記錄網絡中所有的數據交換歷史,使得過程和結果公正透明、可追蹤。總體而言,區塊鏈系統具體有以下四個特征:
(1)去中心化
區塊鏈網絡中不存在中心化的物理節點或管理機構,一臺設備可作為一個節點。信息維護由全網的節點來完成,節點間的數據交換依賴于公開透明的數據簽名進行認證,節點數據彼此公開,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所有節點共同維護。
(2) 開放和共識
除數據交換的各方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系統的數據對所有系統參與者公開,信息高度透明。每個節點均可查詢區塊鏈系統上的數據或開發相關應用。通過共識機制集體維護整個區塊鏈系統,單個節點的失效不會影響區塊鏈系統的正常工作。
(3) 公正透明,雙方匿名
基于區塊鏈系統的每次數據交換均對全網可見,通過采用協商一致的協議或規范,使系統中所有節點可以自由安全地交換數據,將對“人”的信任轉化為對機器的信任。因此,數據交換雙方無需公開身份來建立信任,區塊鏈系統上的程序規則會自行產生執行結果。
(4) 不可篡改,可追溯
少數節點對數據庫的篡改無效,除非控制全網超過一半的節點共同修改。這意味著篡改者要控制全區塊鏈網絡超過一半的資源,幾乎不可能發生。區塊鏈系統通過在每一個數據區塊中記錄前一個數據區塊的地址的方式組成塊鏈式數據結構,來保證數據記錄的可追溯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214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預測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交易方法及其終端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