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孔深槽的車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10372.8 | 申請日: | 2016-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353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袁列軍;魯建于;吳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5/00 | 分類號: | B23B5/00;B23B1/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蘊博君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0223 | 代理人: | 王玉芝,楊明 |
| 地址: | 402263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孔深槽 車削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孔深槽的車削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增壓器、蒸汽壓縮機等含葉輪機械產品的廣泛應用。其內部涉及到對氣體、油液進行封閉功能的關重零部件在生產加工中越來越多,這類零部件通常采用的都是在內孔車削多個深槽結構如圖1所示來實現這一功能。然而這樣的深槽在車削過程中卻非常容易變形,變形后的零件失去其該有的封閉功能,對產品質量造成巨大影響,甚至無法使用導致報廢,造成經濟損失。
現有技術內孔深槽的加工,通常是分為粗車和精車兩道工序進行加工,粗車時,按照實際尺寸在槽內留下均勻的0.5mm的精車余量如圖2所示。
考慮到在加工上處于最后一道工序且零件在裝夾時嚴格找正了平面與外圓,由此發明人判定其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就只有靠程序編制的加工方法和走刀路徑來保證。通過分析,程序對加工精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刀具的選取和走刀方式這兩方面。
首先是刀具的選取,根據槽寬和槽深直接選取相適應的直槽刀,對直槽刀的刀具圓角沒有進行嚴格意義上的劃分;其次是車削方式的確定,這類深槽因為其中包含有圓角與斜度的關系,在結構上較為復雜,車削時通常采用的時如圖3所示進刀方向順序車削,整個精加工的走刀方式是從右向左的挨個完成。沒有合理的根據深槽結構定義走刀方式。因此,發明人判定在傳統的深槽車削中存在如下缺陷:
1、不同圓角的直槽刀對應不同的車削能力和耐磨性,在車削時給深槽兩側內壁帶來不同的擠壓應力,選用不合理圓角的直槽刀在車削時就會造成內壁的擠壓變形;
2、單一的順序進刀方式在車削時沒有給零件的內壁預留足夠的釋放應力的時間,連續加工使同一內壁受到兩次相同方向的擠壓應力,給零件帶來一定量不可恢復的塑性變形,從而影響其精度。
針對上述問題,發明人對深槽加工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套新的內孔深槽的加工方法,能助于克服上述不足。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孔深槽的車削方法,可顯著降低變形量、提高產品的成品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內孔深槽的車削方法,包括粗車工序和精車工序,還包括粗車與精車之間的半精車工序,
對于無斜度的深槽:半精車余量為0.05mm-0.15mm;
對于帶斜度的深槽:半精車及精車均先加工深槽的斜壁面,后加工深槽的直壁面;半精車余量為0.05mm-0.10mm;
對于軟材料:半精車及精車的刀具圓角均為R0.2;
對于硬材料:半精車及精車的刀具圓角均為R0.4。
進一步,半精車余量為0.05mm-0.06mm。
進一步,所述軟材料包括鋁或銅。
進一步,所述硬材料包括鈦合金或鋼。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通過增加半精車工序可以減少精加工的加工量,從而減少切削力對零件本身的作用力,有效降低變形量,提高加工精度;同時,還通過對帶斜度的深槽優先加工深槽的斜壁面再加工直壁面的策略,強化斜壁面的強度,弱化其車削變形,并在車削對面直壁面的時候,刀具和內壁又會產生一個相反的擠壓應力來恢復前面車斜壁時的形變,從而進一步提高整個深槽的車削質量和加工精度;另外,還通過針對不同材料的零件采取不同的刀具圓角值以提高加工精度。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發明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發明提供如下附圖進行說明:
圖1為深槽結構圖;
圖2為現有技術精車余量圖;
圖3為順序加工的示意圖;
圖4為氣封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順序加工的受力示意圖;
圖6為分步加工的受力示意圖;
圖7為變異氣封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分步加工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037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