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防水環保型架空隔熱層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07123.3 | 申請日: | 2016-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91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開銀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開銀 |
| 主分類號: | E04D13/16 | 分類號: | E04D13/16;A01G9/0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馮建斌 |
| 地址: | 350507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架空隔熱層 環保型 自防水 槽形板 側向 密實 保溫隔熱效果 干硬性混凝土 寬度方向排列 擠壓振動 間隔排列 美化環境 施工方式 屋面防水 屋面種植 種植植物 培養基 筋截面 抗滲性 兩槽形 支承板 搭接 施工 豎向 形板 沿槽 產品結構 屋頂 改良 綠化 生態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防水環保型架空隔熱層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間隔排列設置于屋頂上方的槽形板,槽形板內填裝有用以種植植物的培養基;沿槽形板寬度方向排列的相鄰兩槽形板之間搭接有支承板。該自防水環保型架空隔熱層結構利用屋面種植綠化,改良生態美化環境,解決屋面防水問題,同時造價低而且保溫隔熱效果更好,同時采用側向與豎向擠壓振動的施工方式,解決干硬性混凝土且高夾多筋截面達到超密實效果,還提高了強度、密度與抗滲性以及產品結構性能剛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防水環保型架空隔熱層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鋼筋混凝土整體現澆或預制構件組裝平屋面,因受外部自然條件長期影響,使熱脹冷縮不斷進行,配筋、截面(含預埋管、施工質量問題等)薄弱處、幾何尺寸變化特征、下部(包括柱、墻體等)連接與支承條件等因素影響,不產生裂縫幾乎沒有可能。
城市做成“熱島” 與空氣質量差的事實就是生態被破壞,高吸熱材料(混凝土、鋼鐵、硫璃瓦、石材、瓷磚等),工廠、汽車、人囗密集等排放二氧化碳缼少綠色植物散熱與過濾所致,新、舊居民喜歡種瓜果蔬萊、花草樹木沒有土地、場所,城市不斷擴大而屋面的利用缺很少,更加劇了惡性循環。
屋面占總面積相當大比例,為減輕上述存在情況就是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利用屋面種植綠化,并解決屋面防水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屋面種植綠化的自防水環保型架空隔熱層結構及其施工方法,結構性能良好,解決屋面防水問題。
本發明采用以下方案實現:一種自防水環保型架空隔熱層結構,包括間隔排列設置于屋頂上方的槽形板,槽形板內填裝有用以種植植物的培養基;沿槽形板寬度方向排列的相鄰兩槽形板之間搭接有支承板。
進一步的,所述槽形板與支承板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所述槽形板內底部鋪設有一層加氣混凝土層,加氣混凝土層底設有進排水循環通孔,所述槽形板安裝具有斜度。
進一步的,所述支承板兩側具有向下彎折的肋,并且支承板兩側肋與兩側槽形板的肋內側卡接配合;所述槽形板與支承板的寬度不超過800mm,槽形板的肋高度為300~350mm,所述槽形板位于低位端高度比位于高位端低20mm;并且槽形板位于低位端設置有排水孔和給水管,所述給水管與進排水循環通孔一端相連通,進排水循環通孔另一端與排水孔相連通。
進一步的,槽形板下方設置有支承梁,位于兩端的槽形板伸出兩端支承梁300~500mm,支承梁底部與屋頂之間留有通風散熱的間隔,位于兩端的支承梁外側面與屋頂邊沿的天溝內側面位于同一垂直面上。
進一步的,沿槽形板長度方向槽形板以兩個為一組進行排列,同組的兩槽形板朝中間傾斜,并且同組的兩槽形板中間下方設置有蓄水池,蓄水池上連接有通往天溝的溢水管,蓄水池上連接有與各個槽形板上的給水管相連通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上設置有自動控制水位的水泵。
本發明提供的另一技術方案是:一種自防水環保型架空隔熱層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屋頂上澆搗出支承梁;(2)澆搗槽形板和支承板,支承板兩側具有向下彎折的肋,槽形板兩側具有向上彎折的肋;槽形板與支承板的寬度不超過800mm,槽形板的肋高度為300~350mm;(3)將澆搗好的槽形板間隔排列于支承梁上,槽形板開口朝上并且槽形板長度方向與支承梁長度方向相垂直;(4)在沿槽形板寬度方向排列的相鄰兩槽形板之間搭接上支承板,支承板開口朝下并且支承板兩側肋與兩側槽形板的肋內側卡接配合;(5)在槽形板內的底部鋪設有一層加氣混凝土層,再向槽形板中填裝入用以種植植物的培養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開銀,未經陳開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0712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