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00661.X | 申請日: | 2016-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44380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虎;柴旭;張浩;蔣慧略;周忠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V3/38 | 分類號: | G01V3/38 |
| 代理公司: | 青島華慧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7247 | 代理人: | 馬千會,袁紅紅 |
| 地址: | 266100***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發射 裝置 實測 形態 數據 海洋 可控 電磁 響應 計算方法 | ||
1.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采用安裝在電偶極子及其連接電纜上的GPS/深度傳感器記錄發射裝置的數據信息;(2)、計算發射裝置與預定測線的位置偏差數據,將該數據導入地質計算模型;(3)、將電偶極子發射裝置等效為有限長線源,對有限長線源進行分段計算;(4)、利用歐拉旋轉和坐標變換矩陣將任意形態的分段導線分解為觀測坐標系下水平和垂直的等效電偶極子,計算水平和垂直電偶極子的電磁響應;(5)、采用解析公式求解背景場,利用交錯網格有限體積法求解感應場,通過矢量場的疊加得到分段導線的電磁響應;(6)、再次應用矢量疊加原理得到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質計算模型為層狀各向異性結構,模型中的計算范圍、測線走向、海水及海底地層的物理參數均依據實際探測的海域范圍、地質構造走向及地層物理參數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PS/深度傳感器記錄的數據信息包括動發射裝置的動態位置坐標、航跡信息、深度、以及時間同步信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PS/深度傳感器的裝配數量依據電偶極子長度確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GPS/深度傳感器的間距為30米,等間距裝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有限長線源進行分段劃分,發射裝置始端與第一個傳感器之間、相鄰傳感器之間、以及末端傳感器與發射裝置末端之間的電纜均視為分段導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段導線的任意形態分為兩種,分別是水平方向的偏轉和垂直方向的傾斜。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對產生偏轉或傾斜的分段導線進行分解時,依據的坐標旋轉公式為
P=TaTdP′
其中,P′=IL為電偶極子的偶極矩,I為發射電流,L為電偶極子的長度,P為發射裝置旋轉后在觀測坐標系的電偶極矩,Ta,Td分別為發生偏轉和傾斜的變換矩陣。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坐標旋轉公式可將任意取向電偶極子轉換到觀測坐標系中,分解為三個相互正交的等效電偶極子HED-x、HED-y、VED,分別計算三個等效電偶極子的電磁響應,然后矢量相加即可得到任意取向電偶極子的電磁響應:
其中n為分段導線的編號。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發射裝置實測形態數據的海洋可控源電磁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分段導線的電磁響應進行矢量疊加得到形態變化后電偶極子發射裝置的電磁響應:
其中n為分段導線的編號,N為分段導線的數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未經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00661.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