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煙用茶葉凈油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93732.4 | 申請日: | 2016-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37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明(設計)人: | 喻世濤;苗麗坤;龐登紅;黃龍;張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1B9/02 | 分類號: | C11B9/02;A24B15/26;A24B15/24;A24B3/12 |
| 代理公司: | 武漢楚天專利事務所 42113 | 代理人: | 雷速 |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茶 葉凈油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煙用茶葉凈油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茶葉粉粹至10?20目,(2)加乙醇溶液動態逆流提取,(3)提取液減壓濃縮,得到茶葉濃縮液,(4)再用乙酸乙酯對茶葉濃縮液進行多次萃取,收集乙酸乙酯相,減壓濃縮得茶葉浸膏,(5)向茶葉浸膏中加入乙醇,進行醇沉,得醇沉液,(6)醇沉液經陶瓷膜過濾,減壓濃縮后得茶葉凈油。本發明提供的方法簡單高效、節能環保,制備得到的茶葉凈油香氣逼真濃郁,添加到卷煙中,能夠豐富煙香,提升香氣質,改善口腔余味,并賦予卷煙特有風格特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煙用凈油的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煙用茶葉凈油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茶葉主要來自山茶科植物茶的芽葉,其作為藥食兩用的植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資料。我國也是世界上茶葉栽培、制作、飲用最早的國家。茶葉香氣及其成分的研究迄今已有近100年的歷史,據相關文獻報道,目前已鑒定出600余種與茶葉香氣相關的揮發性物質,雖然不同的茶類品種具有不同的香氣類型,但其均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也正是由于各類香氣之間的平衡及各種香氣成分比例的差別形成了不同茶類的香氣特征。
從當前的文獻資料報道可知,大部分茶葉提取物以茶葉為原料,經過酶解處理后,再過濾、濃縮制備得到茶葉提取物。該法得到的提取物香氣不夠豐富,在提升卷煙香氣質,改善口腔余味和賦予卷煙風格特征方面還存在不足,且工藝較為復雜,重現性欠佳,生產周期長。
目前也有專利公開了利用茶葉制備煙用香精香料的方法,如專利號為:ZL201010282751.9先通過對茶葉原料進行水蒸氣蒸餾,再對蒸餾液進行柱吸附處理,得到茶葉揮發性致香物。該法由于采用高溫蒸餾的手段,極易導致茶葉中熱敏性致香成分受到破壞,進而影響到最終產品的香氣特征;專利號為:ZL201210181152.7茶葉原料經脫蛋白質處理后,應用于煙草薄片中。該法雖經脫蛋白質處理,但是其中仍然含有的纖維素、膠質等物質會給煙草薄片的抽吸口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專利號為:ZL201510472142.2茶葉原料提取后,依次經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后,再經正相層析柱分離和高效液相色譜制備,最終得到煙草保潤劑。該法工藝繁瑣,產品得率低,有機溶劑用量大,易造成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克服上述制備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煙用茶葉凈油的制備方法,該法簡單高效、節能環保,茶葉凈油香氣濃郁,在卷煙中具有理想的應用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煙用茶葉凈油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茶葉粉碎至10-20目,制備茶葉原料,備用。
(2)將經步驟(1)處理后的茶葉原料,加入2-6倍量的10%-50%乙醇水溶液,在55-70℃條件下動態逆流提取2次,每次1-2h,提取結束后,合并兩次提取液。
(3)將合并后的提取液在-0.090MPa~-0.095MPa、50℃-55℃條件下,減壓濃縮得到茶葉濃縮液。
(4)向茶葉濃縮液中加入其0.8-1.2倍重量的乙酸乙酯溶液,充分混合進行第一次液液萃取,靜置分層,得到乙酸乙酯相。
(5)向經步驟(4)處理后的水相中,再重復萃取3-6次,每次加入其0.2-0.5倍重量的乙酸乙酯溶液,靜置分層后,收集乙酸乙酯相。
(6)將合并后的乙酸乙酯相在-0.090MPa~-0.095MPa、30℃-35℃條件進行減壓濃縮至無乙酸乙酯味,制備得到茶葉浸膏。濃縮蒸餾出的乙酸乙酯可以循環使用。
(7)向茶葉浸膏中加入其4-6倍重量的無水乙醇,攪拌30min,在3-5℃條件下靜置6-12h。
(8)將步驟(7)得到的醇沉液,采用100nm陶瓷膜過濾,將膜濾液減壓濃縮至半流動膏狀,即為煙用茶葉凈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9373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