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濃縮區設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989812.2 | 申請日: | 2016-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695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5 |
| 發明(設計)人: | 于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皓威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14 | 分類號: | C02F11/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龍江省哈爾濱***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效沉淀池 污泥濃縮區 分離沉淀 污泥回流 混合區 混凝劑 排泥 提升絮凝區 出水水質 機械濃縮 品種特性 污泥濃縮 濃縮區 配水區 清水區 斜管區 刮泥 絮凝 壓密 | ||
1.一種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濃縮區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藥劑投加,各種藥劑的投加以液體投加為主,投加點選擇合理組合;以液體投加藥劑時,溶解調配次數根據投加量和調配時間確定,人工調配每日不宜超過3次;混凝劑投配的溶液采用5%~20%;助凝劑PAM采用在線稀釋,投加控制在0.01%,其他藥劑按達到熟化和擴散均勻的要求所需時間和濃度調配;
第二步,高效混合,混合區的設計根據所采用的混凝劑品種特性,使混凝劑與水進行恰當、急劇和充分的混合;混合方式采用機械混合,以適應處理水量的變化;混合區的設計參數根據原水水質、選擇混凝劑種類和相似條件下運行經驗或通過試驗確定;
第三步,提升絮凝,高效沉淀池提升絮凝區與混合區和分離沉淀區合建,其布置形式以及絮凝時間等設計參數的選用,根據原水水質、投加藥劑種類等因素綜合考慮,通過類似條件運行經驗或通過試驗確定;提升絮凝區的進水是加藥原水和回流污泥混合液,保證較高含固率和混合均勻度;提升絮凝區外加提升設備采用向上提升模式,提升速度不宜過快;絮凝提升的水量按照設計流量的5~10倍計算,并根據實際運行條件可調節;助凝劑的投加設置在提升絮凝區內前端,提升絮凝區的出水在進入分離沉淀區前應有整流絮凝段,保證絮凝過程延續,使絮體顆粒進一步長大,更易于沉淀;
第四步,分離沉淀,分離沉淀區由配水區、斜管區和清水區組成,有足夠深度保證出水水質不受下部污泥濃縮區影響;斜管區液面負荷按相似條件下的運行經驗確定,大于15m
第五步,污泥濃縮,污泥濃縮區由機械濃縮區和壓密濃縮區組成,保證分離區下沉絮體顆粒濃縮后達到污泥回流所需濃度;機械濃縮區設濃縮刮泥機;污泥濃縮區高度不小于2m,污泥濃縮區出泥含固率不小于2.5%;污泥濃縮區每隔30~50cm設取樣管;污泥濃縮機連續穩定運行,不對上部分離沉淀區造成影響;污泥壓密區設置有容一定積以保證回流污泥含固率的穩定;
第六步,污泥回流和排泥,污泥回流應保證高濃度污泥連續從污泥濃縮區回送至提升絮凝區前;設計污泥回流量為高效沉淀池進水量的50%~10%,并可按實際運行情況調節;污泥回流所需外加提升設備為沖程容積固定且頻率可調節;回流污泥宜加助凝劑,投加量根據原水水質條件按類似經驗確定或進行試驗確定,在不具備試驗條件的情況下,按照與提升絮凝區投量1:1考慮;回流污泥管路上設置污泥切割機;排泥管路與回流污泥管路分開,獨立設置;排泥泵組設計能力按原水水質條件及池底污泥濃度計算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濃縮區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的藥劑投加采用各種可計量泵加注,通過變頻實現穩定加注量的目的,并設置計量設備進行校核;藥劑的調配和投加系統采用自動控制系統,調配采用手動系統應配套相應計量工具和搬運設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濃縮區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的高效混合時間為30s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濃縮區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的斜管設計,斜管管徑為30~40mm,斜長為1.0m,傾斜角為60°;斜管區上部清水區保護高度不小于1.0m;底部配水區高度不小于1.5m;清水區設集水槽集水,溢流率不宜超過300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皓威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哈爾濱皓威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89812.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