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確定板翅式換熱器力學參數的方法及其應用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85659.6 | 申請日: | 2016-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3843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9 |
| 發明(設計)人: | 蔣文春;葛磊;張玉財;鞏建鳴;涂善東;譚菊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主分類號: | G01N3/00 | 分類號: | G01N3/00 |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專利代理事務所37223 | 代理人: | 張雯 |
| 地址: | 26658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板翅式 換熱器 力學 參數 計算方法 及其 應用 設計 方法 | ||
1.板翅式換熱器的應用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根據設計溫度、設計壓力要求對板翅式換熱器結構進行初步設計,并明確板翅式換熱器的工作溫度、運行循環次數以及服役壽命;板翅式換熱器芯體包括平板(1)和翅片(2),每相鄰的兩塊平板(1)之間設有一塊翅片(2),從而在每相鄰的兩塊平板(1)之間形成多個流道(3);
步驟2,通過有限元軟件進行板翅結構一次應力分析,確定應力集中部位,并確定許用應力;
步驟3,判斷應力集中部位的應力水平是否滿足如下條件:
;;
其中,為一次薄膜應力,為局部薄膜應力,為一次彎曲應力,為與時間有關的許用應力,的取值范圍為1.05~1.16;
若滿足條件,則執行步驟4;若一次應力評定不滿足條件,則改變板翅式換熱器芯體的結構、板材厚度,返回步驟2;
步驟4,在服役環境下,對板翅結構進行蠕變斷裂實驗和疲勞實驗,對老化母材也進行蠕變斷裂實驗和疲勞實驗,計算應力放大系數和應變放大系數,并根據實驗結果對母材的疲勞設計曲線和蠕變斷裂設計曲線進行修正;
,,
其中,、分別為相同蠕變斷裂時間下母材和板翅結構的蠕變斷裂強度,
、分別為相同疲勞壽命下母材和板翅結構的宏觀應變范圍;
步驟5,計算板翅結構的等效力學參數,等效力學參數包括各向異性等效彈性模量、等效剪切模量、泊松比;等效力學參數的計算步驟如下:
步驟a,將板翅式換熱器芯體劃分為多個形狀相同的板翅胞元;
步驟b,將每個板翅胞元均等效成均勻固態板;
步驟c,獲取任意一個板翅胞元的等效力學參數,從而獲得了整個板翅式換熱器芯體的等效力學參數;
同時獲取板翅結構的等效熱物性參數,從而對板翅式換熱器進行熱疲勞有限元分析,得出板翅式換熱器芯體沿高度方向的宏觀應力的時間歷程,計算釬角處總應變,
,
其中,為由一次應力分析所得應力范圍得出的應變范圍;
為熱疲勞分析所得宏觀應力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與板翅式換熱器芯體高度方向彈性模量的比值;
步驟6,計算板翅式換熱器芯體的疲勞損傷和蠕變損傷,
,
其中, 為疲勞周期數,
為修正后的疲勞設計曲線上,應變范圍為ε時對應的疲勞壽命;
,
其中,為疲勞周期數,
為應變保持時間,
為t時刻的宏觀應力,
為修正后的蠕變斷裂設計曲線上,應力為σ時對應的蠕變斷裂壽命;
步驟7,如果小于1,則執行步驟8;如果大于等于1,則執行步驟1;
步驟8,板翅式換熱器設計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換熱器的應用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向異性等效彈性模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以板翅式換熱器前側底部的中點為原點,以水平面內與流道(3)軸線平行的方向為x軸,垂直于流道(3)軸線的方向為y軸,豎直方向為z軸建立坐標系,
,
,
,
其中,、、分別為x軸、y軸、z軸方向的等效彈性模量,
為母材的彈性模量,
d為板翅式換熱器芯體的流道(3)上側的寬度,
為流道(3)側面與豎直面的夾角,
為流道(3)的側面的長度,
t為板翅式換熱器芯體平板(1)的厚度,
δ為板翅式換熱器芯體的翅片(2)的厚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板翅式換熱器的應用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泊松比的計算公式如下:
,
,
,
其中,為在y軸方向載荷作用下x軸方向與y軸方向應變的比值,
為在z軸方向載荷作用下x軸方向與z軸方向應變的比值,
為在z軸方向載荷作用下y軸方向與z軸方向應變的比值,
為母材的泊松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換熱器的應用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效剪切模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以板翅式換熱器前側底部的中點為原點,以水平面內與流道(3)軸線平行的方向為x軸,垂直于流道(3)軸線的方向為y軸,豎直方向為z軸建立坐標系,
,
,
,
其中,、分別為母材的泊松比和彈性模量,
d為板翅式換熱器芯體的流道(3)上側的寬度,
為流道(3)側面與豎直面的夾角,
為流道(3)的側面的長度,
t為板翅式換熱器芯體平板(1)的厚度,
δ為板翅式換熱器芯體的翅片(2)的厚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未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8565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