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動力總成懸置系統隔振率的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83932.1 | 申請日: | 2016-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6860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9 |
| 發明(設計)人: | 羅國海;上官文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4 | 分類號: | G01M17/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總成 懸置系統 懸置 車身 隔振率 汽車動力總成 激勵力 加速度計算 脈沖激勵法 測試 參考依據 迭代算法 剛度參數 慣性參數 加速過程 優化設計 有效減少 傳感器 可預測 懸置點 隔振 匹配 發動機 車型 試驗 | ||
1.一種汽車動力總成懸置系統隔振率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1)建立坐標系與收集動力總成慣性參數;
(2)獲取懸置復剛度矩陣、安裝位置及安裝角;
(3)布置傳感器:在每個懸置的動力總成側和車身側分別安裝一個三軸加速度傳感器,傳感器的局部坐標系坐標軸方向與固定坐標系坐標軸方向平行;加速度傳感器和發動機曲軸轉速計連接數據采集器,數據采集器連接計算機;
(4)確定動力總成激勵力的計算階次,即激勵力的主階次N;
(5)測試各懸置動力總成側和車身側加速度;
(6)計算固定坐標系下的動力總成激勵力;
(7)采用脈沖激勵法測試懸置車身側IPI;
(8)采用迭代算法計算動力總成應用于不同車型或者匹配不同懸置系統時,懸置動力總成側、車身側的加速度;
(9)計算各懸置在各方向上的隔振率:懸置隔振率定義為T=20·lg(ae/ac),ae和ac分別為懸置在一個方向的懸置動力總成側和車身側加速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總成懸置系統隔振率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具體包括:
(11)利用動力總成慣性特性測試臺架,測出動力總成質量m,動力總成質心位置O;以O為原點建立固定坐標系O-XYZ,Y軸平行于曲軸軸線、正向指向曲軸自由端,Z軸正向豎直向上,X軸以右手定則確定;
(12)利用動力總成慣性特性測試臺架測出動力總成繞X軸的轉動慣量Jxx、繞Y軸的轉動慣量Jyy、繞Z軸的轉動慣量Jzz、動力總成對X軸和Y軸的慣性積Jxy、對Y軸和Z軸的慣性積Jyz、對Z軸和X軸的慣性積Jzx,建立動力總成質量矩陣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力總成懸置系統隔振率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具體包括:
(21)動力總成懸置系統包含的懸置個數記為h,h=3或h>3;在固定坐標系O-XYZ中,按照X方向從小到大的順序對各懸置進行編號,記為懸置1、懸置2、…懸置h;
(22)利用彈性體測試系統測試懸置i(i=1,2,…,h)在局部坐標系下三個軸向復剛度kiu、kiv、kiw,獲得懸置i的復剛度矩陣Ki=diag(kiu,kiv,kiw);
(23)在固定坐標系下,獲取懸置點i的坐標[xi yi zi],獲取懸置安裝角,得到懸置i局部坐標系的三個坐標軸在固定坐標系中的方向余弦矩陣Ti。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力總成懸置系統隔振率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具體包括:
(51)在底盤測功機上,設定變速器擋位,啟動發動機,待發動機穩定后,將油門踏板迅速踩至極限位置,通過計算機控制數據采集器,采集發動機加速過程中的轉速和加速度數據;
(52)根據轉速數據,對振動加速度數據進行階次分析,得到升速過程中N階加速度的幅值和相位隨轉速的變化;
(53)轉速n對應懸置i動力總成側的N階加速度幅值和相位分別為和轉速n對應懸置i車身側的N階加速度幅值和相位分別為和上標“T”表示矩陣轉置,上標“e”表示懸置動力總成側,上標“c”表示懸置車身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8393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