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漆刷鐵殼自動化生產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82527.8 | 申請日: | 2016-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42432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 發明(設計)人: | 周坪;胡寧寧;何貞志;周公博;唐超權;吳金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D35/00 | 分類號: | B21D35/00;B21D37/10;B21D43/02;B21D43/18;B21D45/02;B30B1/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楊曉玲 |
| 地址: | 221116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漆 刷鐵殼 自動化 生產 系統 方法 | ||
1.一種油漆刷鐵殼自動化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裝置、氣動沖壓機(2)、推送裝置(3)、氣動復合機(4)、氣動系統及控制系統,且上料裝置設置于氣動沖壓機(2)左側;氣動復合機(4)及推送裝置(3)分別設置于氣動沖壓機(2)前、后兩側,且上料裝置、氣動沖壓機(2)、推送裝置(3)、氣動復合機(4)均與氣動系統、控制系統相連;
其中,所述上料裝置用于實現鐵皮(5)的存儲、導向及精準輸送;
所述氣動沖壓機(2)通過氣動驅動模具沖壓鐵皮(5)成型,得到鐵殼沖壓件;
所述推送裝置(3)用于將鐵殼沖壓件輸送至氣動復合機(4)的進料口處并將復合成型的鐵殼推出下料;
所述氣動復合機(4)包括機架(43)、出料推桿(42)、可調模具(41)、左進料槽(44-1)、右進料槽(44-2)、壓殼氣缸(45-1)、壓頭(45-2)、頂殼氣缸(46-1)、頂塊(46-2)、左沖殼氣缸(47-1)、左沖頭(47-2)、右沖殼氣缸(48-1)、右沖頭(48-2);
其中,可調模具(41)設置于機架(43)前側中心處,出料推桿(42)設置于可調模具(41)后方;左進料槽(44-1)、右進料槽(44-2)對稱設置于可調模具(41)左、右兩側,且其所在高度與可調模具(41)的底部持平;壓殼氣缸(45-1)、頂殼氣缸(46-1)對稱設置于可調模具(41)上方及下方,左沖殼氣缸(47-1)、右沖殼氣缸(48-1)對稱設置于可調模具(41)左、右兩側;壓殼氣缸(45-1)、頂殼氣缸(46-1)、左沖殼氣缸(47-1)、右沖殼氣缸(48-1)與可調模具(41)之間均設置有直線導軌(49-1),且直線導軌(49-1)上均設置有滑座(49-2);壓頭(45-2)、頂塊(46-2)、左沖頭(47-2)、右沖頭(48-2)分別與壓殼氣缸(45-1)、頂殼氣缸(46-1)、左沖殼氣缸(47-1)、右沖殼氣缸(48-1)的活塞桿相連,且壓頭(45-2)、頂塊(46-2)、左沖頭(47-2)、右沖頭(48-2)分別安裝于壓殼氣缸(45-1)、頂殼氣缸(46-1)、左沖殼氣缸(47-1)、右沖殼氣缸(48-1)對應的滑座(49-2)上;
所述可調模具(41)包括模具底座(41-1)、上模具(41-2)、下模具(41-3)及固定支桿(41-4),模具底座(41-1)豎直固定于機架(43)上;上模具(41-2)及下模具(41-3)并列可拆卸地設置于模具底座(41-1)上,上模具(41-2)及下模具(41-3)的另一端通過固定支桿(41-4)固定,且上模具(41-2)與下模具(41-3)的間距可調;
所述出料推桿(42)包括兩個橫桿(42-1)及兩個連桿(42-2),兩個橫桿(42-1)水平相對設置于機架(43)的前、后兩側,兩個連桿(42-2)固定于兩個橫桿(42-1)之間從而貫穿機架(43);兩個連桿(42-2)上均設置有復位彈簧(42-3),復位彈簧(42-3)的一端與機架(43)相連,復位彈簧(42-3)的另一端與機架(43)前/后側的橫桿(42-1)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未經江蘇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8252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