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組合棋盤式底部結構的緩傾斜礦脈連續采礦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81444.7 | 申請日: | 2016-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4007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明(設計)人: | 樓曉明;劉青靈;王振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C41/16 | 分類號: | E21C41/1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王梅燕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出礦 回采 礦體 礦房 礦柱 溜井 塹溝 連續采礦法 底部結構 組合棋盤 緩傾斜 棋盤式 中段 采礦 礦房采空區 間隔設置 交替布置 盤區采場 受礦巷道 水平布置 資源損失 膠結體 斜頂柱 上端 下端 預留 生產能力 | ||
本發明公開基于組合棋盤式底部結構的緩傾斜礦脈連續采礦法,其包括以下步驟:1)將傾角為20?35°的礦體沿其傾向劃分為中段,中段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預留斜頂柱,沿礦體的走向劃分交替布置的礦房和礦柱,實行先采礦房后采礦柱的回采順序;2)在礦體的下方建立棋盤式出礦結構,在各礦房和礦柱的底部形成V形塹溝;3)在各V形塹溝的底部沿其水平布置多個間隔設置的短溜井,短溜井的上部連接V形塹溝,短溜井的下部連接棋盤式出礦結構的受礦巷道;4)對礦房進行回采;5)在礦房采空區的膠結體保護下,對礦柱進行回采。本發明具有盤區采場生產能力大,出礦時間短開采安全性高,資源損失小,出礦結構合理等顯著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采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組合棋盤式底部結構的緩傾斜礦脈連續采礦法。
背景技術
緩傾斜中厚礦體,尤其是20-35°礦體傾角的緩傾斜中厚礦體的高效率開采是一個世界采礦技術難題。一方面,該類礦體傾角緩,崩落礦石不能借助自重在底部完全放出,需采用機械運搬或人工扒運;另一方面,此類礦體傾角不適用于無軌自行設備直接爬坡直接進入采場,也不能通過偽傾角布置實現無軌自行設備的直接使用;同時采場空頂較高,頂板管理困難,給生產帶來重大安全隱患。
對于此類礦體的回采,根據國內緩傾斜中厚礦體礦山的統計,房柱采礦法占50%,其余的主要為分層充填法和電耙留礦法;國外這類礦體則主要采用房柱法,其比例達6l%,另外采用充填法的占23%;其余的主要用爆力運礦采礦法。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性高、資源分化損失小、采場工效高、機械化程度高、勞動強度小的基于組合棋盤式底部結構的緩傾斜礦脈連續采礦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組合棋盤式底部結構的緩傾斜礦脈連續采礦法,所述采礦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傾角為20-35°的礦體沿其傾向劃分為中段,中段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預留斜頂柱,沿礦體的走向劃分交替布置的礦房和礦柱,實行先采礦房后采礦柱的回采順序;
2)在礦體的下方建立棋盤式出礦結構,該棋盤式出礦結構包括多條橫向間隔設置的受礦巷道、多條豎向間隔設置的出礦進路和一條階段運輸巷道,各出礦進路的一端分別與階段運輸巷道連接;同時在各礦房和礦柱的底部中央掘進上山巷道,在上山巷道內布置扇形孔,采用淺孔或中深孔鑿巖機鉆鑿炮孔;其中,在各礦房和礦柱的底部布置切割天井,并以切割天井為自由面,對上山巷道進行壓頂,最終形成V形塹溝;
3)在各V形塹溝的底部沿其水平布置多個間隔設置的短溜井,短溜井的上部連接V形塹溝,短溜井的下部連接棋盤式出礦結構的受礦巷道;
4)對礦房進行回采,崩落的礦石依靠重力作用集礦于V形塹溝內,并通過短溜井搬運至受礦巷道;采用無軌高效率出礦,鏟運機在出礦進路中進行出礦,將受礦巷道中的礦石經階段運輸巷道搬運出采場,完成礦房的出礦過程,礦房回采完畢后,采空區采用膠結體充填并接頂;
5)在礦房采空區的膠結體保護下,對礦柱進行回采,崩落的礦石依靠重力作用集礦于V形塹溝內,并通過短溜井搬運至受礦巷道;采用無軌高效率出礦,鏟運機在出礦進路中進行出礦,將受礦巷道中的礦石經階段運輸巷道搬運出采場,完成礦柱的出礦過程,礦柱回采完畢后,采空區采用膠結體充填并接頂。
所述礦體的中段高度為30m,斜頂柱的厚度為5-10米,礦房寬8-10m,礦柱寬10-15m。
所述V形塹溝底部沿其水平投影布置有2-3個短溜井,相鄰兩個短溜井之間的距離為6-8米,各短溜井的尺寸為2×2米。
所述礦柱和礦房每隔5-8個構成一個盤區。
步驟4)中,礦房回采完畢后,采空區先用灰砂比為1:4-1:8的高配比膠結體充填5-10m,然后用灰砂比為1:8-1:20的低配比膠結體繼續充填并接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大學,未經福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8144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旋轉齒單牙輪鉆頭
- 下一篇:一種F形阻尼式的無諧振峰隔振器及其阻尼模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