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成孔徑雷達仿真測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73750.6 | 申請日: | 2016-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4640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20 |
| 發明(設計)人: | 韓松;王巖飛;牛曉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S7/40 | 分類號: | G01S7/40 |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任巖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仿真測試 合成孔徑雷達 測量參數 飛行軌跡 工作同步 觀測區域 同步記錄 系統測試 彈載 掛載 星載 測量 觀測 飛行 試驗 配合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合成孔徑雷達(SAR)仿真測試方法。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合成孔徑雷達仿真測試方法,將被測SAR固定在地面工作,對空觀測,目標以配合的方式在空中以設定的參數和方式飛過SAR的觀測區域,目標的飛行軌跡和姿態可測,測量與SAR工作同步并同步記錄測量參數,本發明可以在最可能接近SAR實際飛行的情況下,對SAR進行仿真測試,大幅度降低SAR試驗的成本和風險,并且,特別適用于彈載SAR、星載SAR等無法進行真實掛載試飛的SAR系統測試。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涉及合成孔徑雷達雷達測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合成孔徑雷達仿真測試方法。
背景技術
合成孔徑雷達是一種高分辨率成像雷達,其概念的產生可以追朔到上世紀的50年代初。1951年6月美國Goodyear Aerospace公司的Carl Wiley首先提出可以利用頻率分析方法改善雷達的角分辨率的思想。與此同時,美國Illinois大學的控制系統實驗室也獨立地展開了用非相干雷達數據進行的實驗。不僅通過實驗證實了“多普勒波束銳化”的概念,而且從理論上證明了合成孔徑雷達的原理,并于1953年研制成功了第一部相干X波段雷達系統,首次獲得了非聚焦SAR圖像。
SAR利用距離壓縮的方式獲得距離向高分辨率,通過合成孔徑的方式來獲得方位向高分辨率,而合成孔徑的基礎是SAR與成像目標之間存在方位向的運動,因此,這種運動是SAR成像的必要條件。
對于SAR的系統測試包括兩類方法:
第一種方法,靜態測試,采用信號回波模擬和仿真對SAR進行系統測試;
第二種方法,動態測試,將SAR安裝在運動平臺上,進行動態的系統測試。
上述第一種測試方法是靜態測試,一般只能對SAR的收發信道和基本的成像功能進行測試,為了對SAR系統的性能進行更全面的測試,需要采用第二種方法,將SAR裝載在運動平臺上,在SAR相對成像目標運動的條件下,對SAR的收發信道、成像系統、特別是運動補償系統,進行全面的系統測試。
對SAR進行系統測試的運動平臺可以包括車載平臺、他機平臺和目標飛行器平臺。車載平臺受限于地面條件的限制,無法模擬SAR目標平臺的運行特性,一般很難對SAR的成像系統和運動補償系統進行全面測試;他機平臺可以部分模擬目標飛行器的飛行特性,可以對SAR的成像系統和運動補償系統進行部分測試;目標飛行器平臺是被測SAR的最終安裝飛行器,可以對SAR的成像系統和運動補償系統進行全面的系統測試。因此,對SAR進行系統測試的最優方法就是:將其安裝在目標平臺上進行飛行測試。
然而,對于星載SAR、彈載SAR等SAR系統,其目標平臺是一次性的,因此,是無法在目標平臺上進行系統測試的,他機平臺的飛行特性與目標平臺的差距很大,影響系統測試的效果。另外,無論是采用他機平臺還是目標平臺進行飛行試驗測試,飛行試驗都會帶來經費、人力、時間等方面的巨大開銷,影響系統研制。
因此,本領域存在一種對于能夠克服傳統SAR系統動態測試方法的上述缺陷或不足的新測試方法的需要。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合成孔徑雷達仿真測試方法,其能夠克服傳統SAR系統測試方法的不足,滿足對SAR系統測試效果、低測試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二)技術方案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合成孔徑雷達仿真測試方法,這一測試方法,將SAR放置在地面,實現對SAR運動補償系統和成像系統的全面測試。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合成孔徑雷達仿真測試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
步驟1:被測合成孔徑雷達放置在地面;
步驟2:所述被測合成孔徑雷達的波束指向空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7375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