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子部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72341.4 | 申請日: | 2016-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3916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1 |
| 發明(設計)人: | 狩野潤;勝田瑞穗;石田康介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類號: | H01F27/28 | 分類號: | H01F27/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艷君;李洋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 部件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部件,在具備由3個線圈構成的共模濾波器的電子部件中,調整線圈間的差動阻抗。本發明的電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備:層疊體,其通過在層疊方向層疊多個絕緣體層而構成;一次線圈,其包括1個以上的一次線圈導體層;二次線圈,其包括1個以上的二次線圈導體層;以及三次線圈,其包括1個以上的三次線圈導體層,上述一次線圈至上述三次線圈在上述層疊方向排列,并且構成共模濾波器,在上述1個以上的一次線圈導體層、上述1個以上的二次線圈導體層以及上述1個以上的三次線圈導體層中在上述層疊方向上相鄰的線圈導體層彼此的間隔不均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備共模濾波器的電子部件。
背景技術
作為以往的與共模濾波器相關的發明,例如已知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共模扼流線圈。圖12是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共模扼流線圈510的剖面構造圖。
共模扼流線圈510具備層疊體512、線圈514、516、518。線圈514、516、518在從上側觀察時呈順時針旋回并且從外周側朝向內周側的渦旋狀,相互重合。另外,線圈518被線圈514和線圈516從上下兩側夾著。在這樣的共模扼流線圈510中,向線圈514、516傳輸高頻信號,對線圈518連接接地電位。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4209851號公報
然而,本申請發明人討論,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共模扼流線圈510中,向線圈514、516、518的各線圈傳輸高頻信號,并從高頻信號去除共模噪聲。該情況下,共模扼流線圈510被安裝于以下說明的電路基板。圖13是安裝共模扼流線圈510的電路基板600的俯視圖。圖14是安裝共模扼流線圈510的電路基板600的X-X的剖面構造圖。
電路基板600具備基板主體602、信號線604、606、608以及接地導體層610。基板主體602是板狀的絕緣基板,具有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信號線604、606、608設置于基板主體602的上表面,是相互平行地延伸的線狀的導體層。接地導體層610設置于基板主體602的下表面,與信號線604、606、608重疊。由此,信號線604、606、608以及接地導體層610呈微帶線構造。
若在以上這樣的電路基板600安裝共模扼流線圈510,則信號線604和線圈514連接,信號線606和線圈518連接,信號線608和線圈516連接。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共模扼流線圈510以及電路基板600中,難以取得線圈514與線圈516之間的差動阻抗、以及信號線604與信號線608之間的差動阻抗的匹配。
首先,在共模扼流線圈510中,如以下說明的那樣,在線圈514、516、518間的差動阻抗產生差異。如圖12所示,線圈514和線圈518對置,線圈516和線圈518對置。另一方面,由于在線圈514與線圈516之間存在線圈518,因此,線圈514與線圈516以分離較大的方式對置。因此,在線圈514與線圈516之間產生的電容比在線圈514與線圈518之間產生的電容以及在線圈516與線圈518之間產生的電容小。因此,線圈514與線圈516之間的差動阻抗比線圈514與線圈518之間的差動阻抗以及線圈516與線圈518之間的差動阻抗大。
另一方面,在電路基板600中,如以下說明的那樣,在信號線604、606、608間的差動阻抗產生差異。如圖13所示,信號線604與信號線606相鄰,信號線606與信號線608相鄰。另一方面,由于在信號線604與信號線608之間存在信號線606,因此,信號線604和信號線608分離較大而不相鄰。因此,在信號線604與信號線608之間產生的電容比在信號線604與信號線606之間產生的電容以及在信號線606與信號線608之間產生的電容小。因此,信號線604與信號線608之間的差動阻抗比信號線604與信號線606之間的差動阻抗以及信號線606與信號線608之間的差動阻抗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未經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7234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適應無線能量傳送系統
- 下一篇:智能頭盔無線充電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