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感式多維智能型身份辨識裝置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70982.6 | 申請日: | 2016-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842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儲韶廷;郭鑫杰;呂侑升;郭哲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21/32 | 分類號: | G06F2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偉;王錦陽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感 多維 智能型 身份 辨識 裝置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采用電感式多維度智能型身份辨識裝置及其方法。前述的裝置包含多組電磁線圈、一磁場強度收集單元及一辨識控制單元。前述的電磁線圈用于感測外部物體沿特定軌跡移動時造成的多維磁場強度變化;磁場強度收集單元用于收集前述多組電磁線圈感測到的磁場強度變化;辨識控制單元利用磁場強度變化的情形計算前述特定軌跡的特征,并依據此特征提供身份辨識結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身份辨識的裝置及其方法,尤指一種透過電感感應空間磁場變化的身份辨識裝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身份辨識系統中,皆是基于多因子身份辨識的三種要點作為辨識的依據,其包括:(1)用戶所具備的知識(something they know),例如密碼;(2)使用者所擁有的物品(something they have),例如鑰匙或感應卡;(3)用戶的個人特征(something they are),例如指紋。
但前述方法皆有顯而易見的問題存在,例如密碼有泄漏的問題、鑰匙可能被復制或是遺失、指紋辨識裝置昂貴等,因此安全管理裝置的開發勢必有更新穎的設計的需求。
針對上述缺點作出改進的例子繁多,例如:已被公開的第201543252號「具有身份驗證機制的遠程控制方法及執行該方法的穿戴式裝置」專利案,該案提出以使用穿戴式裝置檢測用戶指紋,來取代傳統身份認證的方法,借以改善使用者冒用的缺點,并透過單一的無線技術來傳輸使用者身份辨識結果。但此案也有相應的缺點,例如對于需確保指紋辨識處無受損的問題,穿戴式裝置的耗電量也需納入考慮。
另外,如已被公開的第201602826號「應用生理特征的個人化控制系統及其運作方法」專利案,該案提出以使用偵測裝置取得用戶生理信號,來取代傳統身份辨識的方法,借以改善信息黑客破解身份的缺點,并透過單一的無線技術來傳輸使用者身份辨識結果;但亦有生理信號通常難以擷取的缺點,在偵測生理信號時,若裝置周邊有信號干擾等不確定量因素,對辨識結果有相當大的影響。再者,用戶必須熟悉使用偵測裝置,讓生理信號擷取質量提升,才能獲得相對良好的辨識結果。
由此可見,上述改進的嘗試仍有諸多缺失,實非一良善的設計,而亟待加以改良。
發明內容
為解決前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多因子身份辨識技術,采用(1)用戶自定的譯碼技巧知識與(2)個人特殊運動習慣兩項特征作為辨識的依據,使之具備高辨識能力及可靠度的身份辨識技術方案。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采用電感式多維度智能型身份辨識裝置,其包含多組電磁線圈、一磁場強度收集單元及一辨識控制單元。其中的多組電磁線圈,用于感測外部物體沿特定軌跡移動時造成的多維磁場強度變化;磁場強度收集單元,連接至前述的多組電磁線圈,用于收集電磁線圈感測到的磁場強度變化;以及一辨識控制單元,其連接至磁場強度收集單元,其功用是利用磁場強度變化的情形計算前述特定軌跡的特征,并依據此特征提供身份辨識結果。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電感式多維智能型身份辨識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獲取受測者于三維空間中繪制的特定軌跡,作為辨識紀錄的依據;以電感感應方式取得特定軌跡所造成的磁場強度變化,并以磁場強度變化計算出特定軌跡包含的多個二維坐標點的坐標;計算前述多個二維坐標點個別的特征值;利用特征值與時間的關系取得特征向量;辨識演算法針對該特定軌跡的該多個特征向量與辨識模型進行比對,以辨識使用者身份。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特點在于其是利用每個使用者習慣性運動軌跡的不同,作為其辨識基礎;辨識控制單元能實時辨識用戶運動軌跡特征點;此外,相較于傳統電容式感測,其辨識結果會因使用者生理狀況與電容效應時變而有所影響,本發明所采用的電感式偵測是以非接觸的方式感應作為辨識依據的磁場變化,具備了更佳的可靠性。另外,由于僅使用單一微處理器即可完成辨識運算,亦具備了成本低廉的優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電感式多維智能型身份辨識裝置的系統方塊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7098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數據的發送方法、裝置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業務處理方法及相關設備與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