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烹飪器及其檢測方法和系統、控制方法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56742.0 | 申請日: | 2016-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86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曹凱;李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 | 分類號: | G05B19/04;A47J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韓建偉;張永明 |
| 地址: | 312017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烹飪 及其 檢測 方法 系統 控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烹飪器及其檢測方法和系統、控制方法和系統。其中,該用于檢測烹飪器的方法包括:在檢測到烹飪器中加入烹飪對象的情況下,獲取傳感器檢測到的檢測數據;根據檢測數據,確定加入烹飪器中的烹飪對象的至少一個烹飪屬性;通過判斷至少一個烹飪屬性的屬性值是否分別落入對應的屬性范圍,得到比較結果,其中,比較結果用于表征加入烹飪器的烹飪對象是否未處于預定量范圍之內。本發明解決了現有的用于檢測烹飪器的方法,無法獲知加入烹飪器中的烹飪對象是否未處于預定量范圍之內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烹飪器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烹飪器及其檢測方法和系統、控制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食物的口感等要求越來越嚴格,電烹飪器(包含電飯煲、電壓力鍋等)應運而生,目前用電烹飪器做出的菜肴、米飯等基本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口感需求。但是做一些菜肴(例如,銀耳湯、老鴨湯、紅燒排骨)或者米飯的過程中,實際需要加入的固態食材及液態食材(例如,水)會隨著食用人數、食材種類/米種、以及口感等因數的不同而變化。使用現有方法烹飪時,加入的固態食材(包括米或者其他食材,以下不再做特別說明)、液態食材(包括水)過程中,需要依靠用戶的經驗或者量杯等其它工具來判定加入固態食材、液態食材是否適量,要么不可靠、要么不便于操作。這樣往往導致做出的食物尤其是一些特殊食材或者米種,又或者特殊口感的菜肴或者米飯時達不到預期效果。
針對現有的用于檢測烹飪器的方法,無法獲知加入烹飪器中的烹飪對象是否未處于預定量范圍之內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烹飪器及其檢測方法和系統、控制方法和系統,以至少解決現有的用于檢測烹飪器的方法,無法獲知加入烹飪器中的烹飪對象是否未處于預定量范圍之內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烹飪器的方法,包括:在檢測到烹飪器中加入烹飪對象的情況下,獲取傳感器檢測到的檢測數據;根據檢測數據,確定加入烹飪器中的烹飪對象的至少一個烹飪屬性;通過判斷至少一個烹飪屬性的屬性值是否分別落入對應的屬性范圍,得到比較結果,其中,比較結果用于表征加入烹飪器的烹飪對象是否未處于預定量范圍之內。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烹飪器的方法,包括:服務器接收移動設備發送的設置數據,其中,設置數據至少包括:食用人數、烹飪對象的類型和烹飪程度;服務器根據設置數據,得到加入烹飪器的烹飪對象的至少一個烹飪屬性對應的屬性范圍;服務器將至少一個烹飪屬性對應的屬性范圍發送至烹飪器,使得烹飪器在檢測到烹飪器中加入烹飪對象的情況下,確定加入烹飪器中的烹飪對象的至少一個烹飪屬性,并判斷至少一個烹飪屬性的屬性值是否分別落入對應的屬性范圍,得到比較結果,其中,比較結果用于表征加入烹飪器的烹飪對象是否未處于預定量范圍之內。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烹飪器的方法,包括:移動設備發送設置數據至服務器,其中,設置數據至少包括:食用人數、烹飪對象的類型和烹飪程度;移動設備接收服務器根據設置數據返回的至少一個烹飪屬性和/或比較結果,其中,比較結果用于表征加入烹飪器的烹飪對象是否未處于預定量范圍之內;移動設備顯示至少一個烹飪屬性和/或比較結果。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烹飪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服務器發送的加入烹飪器中的烹飪對象的至少一個烹飪屬性對應的屬性范圍;根據傳感器檢測到的檢測數據,確定加入烹飪器中的烹飪對象的至少一個烹飪屬性;根據至少一個烹飪屬性對應的屬性范圍和至少一個烹飪屬性的屬性值,確定烹飪參數;按照烹飪參數執行烹飪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5674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