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933153.0 | 申請日: | 2016-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980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秦明峰;徐斌;王年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英諾格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2 | 分類號: | C02F9/12;C02F1/48;C02F1/5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區(qū)***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磁混凝 沉淀 水質 凈化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水質凈化技術領域,尤指一種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廢水中常含有懸浮物、膠體等物質,為達到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或地方標準,需將廢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等難溶性物質分離出來,從而達到水質的凈化。
混凝沉淀是常用的固液分離技術,向水中加入絮凝劑、助凝劑將廢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凝聚成粒徑較大的絮體,絮體在沉淀池內沉淀,從而達到水質凈化的目的。
目前混凝沉淀的缺點是:1、絮凝劑加藥量大,運行成本高;2、絮體沉降速度慢,占地面積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方法及裝置,其工藝過程對細菌、病毒、油及多種微小粒子都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對該類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傳統(tǒng)工藝要好,同時由于其高速沉淀的性能,使其與傳統(tǒng)工藝相比,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凈化裝置占地面積小、投資小、結構簡單等優(yōu)點。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1)向混凝反應池內投加混凝劑,使混凝反應池內的廢水與混凝劑充分反應;
(2)使步驟(1)得到的充分反應的混合液進入磁混凝反應池,之后向磁混凝反應池內投加磁粉,使廢水與磁粉充分反應;
(3)使步驟(2)得到的充分反應的磁混合液進入絮凝反應池,之后向絮凝反應池內投加助凝劑,使其與廢水絮凝結合成一體;
(4)所述步驟(3)混凝反應完成后的混合液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沉淀后達標的水外排或深度處理,沉淀物進行回收、排放處理。
本發(fā)明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方法,其中所述步驟(1)中每升廢水中投加混凝劑的量為25-100毫克,廢水與所述混凝劑的充分反應時間為15-30分鐘。
本發(fā)明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方法,其中所述步驟(2)中每升廢水中投加的磁粉量為25-50毫克,廢水與所述磁粉的充分反應時間為5-10分鐘。
本發(fā)明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方法,其中所述步驟(3)中每升廢水中投加助凝劑的量為2-5毫克,廢水與所述助凝劑的充分反應時間為15-30分鐘。
本發(fā)明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方法,其中所述步驟(4)中的沉淀物通過污泥泵抽至磁粉回收裝置及磁粉投加裝置回收再利用,沉淀物中的污泥經(jīng)污泥泵抽至污泥處理系統(tǒng)進行處理。
一種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裝置,其中包括依次連接的混凝反應池、磁混凝反應池、絮凝反應池及沉淀池,所述混凝反應池、磁混凝反應池、絮凝反應池及沉淀池之間分別通過相鄰壁上設置的通孔而連通,所述混凝反應池通過第一管路與混凝劑投加裝置連通,所述混凝反應池通過第二管路與廢水連通,所述磁混凝反應池通過第三管路與磁粉投加裝置連通,所述絮凝反應池通過第四管路與助凝劑投加裝置連通,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與用于外排的第五管路連通,所述沉淀池的下部通過第六管路與回收處理機構連通。
本發(fā)明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裝置,其中所述回收處理機構包括與所述第六管路連通的污泥泵,所述污泥泵通過第七管路與磁粉回收裝置連通,所述磁粉回收裝置通過第八管路與污泥處理系統(tǒng)連通。
本發(fā)明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裝置,其中所述磁粉回收裝置通過第九管路與所述磁粉投加裝置連通。
本發(fā)明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裝置,其中所述混凝反應池、磁混凝反應池及絮凝反應池內分別安裝有第一攪拌機、第二攪拌機和第三攪拌機。
本發(fā)明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裝置,其中所述沉淀池通過支架固定在地面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fā)明磁混凝沉淀水質凈化方法及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英諾格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北京英諾格林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3315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