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泌水率低的減水劑及其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924265.X | 申請日: | 2016-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73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張玉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永玉石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4/38 | 分類號: | C04B24/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創佳為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張梅 |
| 地址: | 551299 貴州省黔***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泌水率低 水劑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減水劑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減水劑主要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過氧化氫、十二烷基硫酸鈉、硼砂、松香衍生物、檸檬酸和糊精制成。本發明減水劑使用的原料來源豐富,獲得較容易且成本較低,其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條件溫和,在生產過程中無任何有害物質排放不會產生大量的副產物,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此外,該產品的減水性能好泌水率比較低,抗壓強度較高,用于混凝土時,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及耐久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減水劑及其制作方法,特別是一種泌水率低的減水劑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減水劑是一種在維持混凝土坍落度不變的條件下,能減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劑。大多屬于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有木質素磺酸鹽、萘磺酸鹽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對水泥顆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減少單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或減少單位水泥用量,節約水泥。
當前市場上主流的聚醚類減水劑多為丙烯酸和聚乙二醇烯丙基醚(或聚乙二醇異戊烯丙基醚)的二元聚合體系,有的加入甲基丙烯磺酸鈉等不飽和磺酸單體形成三元共聚體系以提升其減水性能。但是由于聚醚大單體具有較強的鏈轉移作用,不僅使產物的分子量較低、分子量分布變寬,而且導致使減水劑分子中聚氧乙烯長側鏈和磺酸基團的摩爾分數偏低,從而引起其減水性和保坍性與聚酯類減水劑相比明顯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泌水率低的減水劑及其制作方法。本發明減水劑抗壓強度和減水效果較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泌水率低的減水劑,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20份、過氧化氫1-2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15-25份、硼砂15-35份、松香衍生物40-50份、檸檬酸10-40份、水90-110份和糊精1-30份制成。
前述的泌水率低的減水劑,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15份、過氧化氫5-15份、十二烷基硫酸鈉18-22份、硼砂18-22份、松香衍生物43-48份、檸檬酸20-30份、水91-105份和糊精10-20份制成。
前述的泌水率低的減水劑,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過氧化氫1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20份、硼砂20份、松香衍生物45份、檸檬酸25份和糊精15份制成。
一種前述的泌水率低的減水劑的制作方法,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過氧化氫和十二烷基硫酸鈉混合后,加入50-60%的水,混勻后,加熱至20-25℃,保溫4-5h后,加入剩余原料,混勻后加熱至40-45℃,保溫0.5-1.5h,再加入剩余量的水,混勻,即得成品。
前述的泌水率低的減水劑的制作方法,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過氧化氫和十二烷基硫酸鈉混合后,加入55%的水,混勻后,加熱至20-25℃,保溫4.5h后,加入剩余原料,混勻后加熱至40-45℃,保溫1h,再加入剩余量的水,混勻,即得成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減水劑使用的原料來源豐富,獲得較容易且成本較低,其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條件溫和,在生產過程中無任何有害物質排放不會產生大量的副產物,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此外,該產品的減水性能好泌水率比較低,抗壓強度較高,用于混凝土時,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及耐久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原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kg、過氧化氫10kg、十二烷基硫酸鈉20kg、硼砂20kg、松香衍生物45kg、檸檬酸25kg和糊精15kg。
制作方法: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過氧化氫和十二烷基硫酸鈉混合后,加入55%的水,混勻后,加熱至20-25℃,保溫4.5h后,加入剩余原料,混勻后加熱至40-45℃,保溫1h,再加入剩余量的水,混勻,即得成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永玉石材有限公司,未經貴州永玉石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2426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