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控制板和交換板總線直連的負載均衡冗余交換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22856.3 | 申請日: | 2016-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86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1 |
| 發明(設計)人: | 鄒昀辛;劉豐;楊帆;王曉光;李云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計算機技術及應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專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劉東升 |
| 地址: | 10085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控制板 交換 總線 負載 均衡 冗余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控制板和交換板總線直連的負載均衡冗余交換系統,其中,包括:第一接口為第一交換板的PCIe外部接口,第二接口為第一交換板的PCIe內部接口;第三接口為第二交換板的PCIe外部接口,第四接口為第二交換板的PCIe內部接口;第一控制模塊以及第二控制模塊分別用于將輸入的PCIe數據進行負載均衡后輸出;第一控制模塊與第二控制模塊互為冗余,使得第一交換板以及第二交換板形成冗余結構;第一分組交換器以及第二分組交換器分別用于PCIe數據和以太網數據的轉換,以與外部以太網進行通訊。本發明的控制板和交換板PCIe總線直連的負載均衡冗余交換系統,避免數據信號的多次轉換,降低了網絡延遲,增加了網絡帶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信道融合的應急視頻加密無線傳輸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集群和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應用交付負載均衡器已成為數據中心應用中的一種常見的四層/七層網絡負載均衡設備。這種負載均衡設備有兩種常見的實現方式:
第一種是在控制板電路板上集成專用網卡或高速以太網卡的方式,通過特定的軟件和驅動完成數據流負載均衡的目的。該方案存在兩個缺陷:網絡通信的帶寬受限于網卡,當負載均衡器作為主路部署時往往會成為網絡瓶頸;存在單節點故障,部署時需要采購冗余設備,增加了成本。
第二種是是將交換電路板和主控電路板集成在一起,并通過一些算法控制網絡數據的流入和流出,達到負載分發的目的。這種方式需要實現主控電路與交換電路的數據交互,最常見的方案是將兩電路間用以太網互連。該方案存在兩個缺陷:兩電路板間數據的通信經過多次信號轉換,增加了功耗和延遲;設備存在單節點故障,部署時需要采購冗余設備,增加了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控制板和交換板總線直連的負載均衡冗余交換系統,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
本發明的一種控制板和交換板總線直連的負載均衡冗余交換系統,其中,包括:第一控制模塊、第二控制模塊、第一交換板以及第二交換板;第一交換板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一分組交換器;第二交換板包括:第三接口、第四接口以及第二分組交換器;該第一控制模塊用于對第一交換板進行通信控制,第二控制模塊用于對第二交換板進行通信控制;第一接口為第一交換板的PCIe外部接口,用于將第一分組交換器輸入的PCIe數據傳輸給該第一控制模塊,該第二接口為第一交換板的PCIe內部接口,用于將該第一控制模塊輸出的PCIe數據傳輸給第一分組交換器;第三接口為第二交換板的PCIe外部接口,用于將第二分組交換器輸入的PCIe數據傳輸給該第二控制模塊,該第四接口為第二交換板的PCIe內部接口,用于將該第二控制模塊輸出的PCIe數據傳輸給第分組交換器;該第一控制模塊以及該第二控制模塊分別用于將輸入的PCIe數據進行負載均衡后輸出;該第一控制模塊與該第二控制模塊互為冗余,使得第一交換板以及第二交換板形成冗余結構;該第一分組交換器以及該第二分組交換器分別用于PCIe數據和以太網數據的轉換,以與外部以太網進行通訊。
根據本發明的控制板和交換板總線直連的負載均衡冗余交換系統的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控制模塊包括:第一內存、第一處理器和第一網卡;該第二控制模塊包括:第二內存、第二處理器和第二網卡;該第一網卡與第二網卡通過心跳線連接;該第一控制模塊用于對該第一交換板的通信進行控制;該第二控制模塊用于對該二交換板的通信進行控制。
根據本發明的控制板和交換板總線直連的負載均衡冗余交換系統的一實施例,其中,還包括:第一串行EEPROM,用于保存該第一交換板的配置信息;第二串行EEPROM,用于保存該第二交換板的配置信息。
根據本發明的控制板和交換板總線直連的負載均衡冗余交換系統的一實施例,其中,還包括:第一時鐘芯片,用于向該第一交換板提供時鐘頻率;第二時鐘芯片,用于向該第二交換板提供時鐘頻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計算機技術及應用研究所,未經北京計算機技術及應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2285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